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教学目标: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多媒体)(1)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2)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3)材料作文的组成部分2、探索、归纳材料作文的审题的思考角度与方法3、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教学重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教学难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教学设想:1、这是第二课时,有必要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复习,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
2、所有的复习都是为高考服务的,上课之前有必要给学生明确考纲对高考作文的要求,尤其是对审题立意的要求。
3、为了激趣学生,课堂运用故事引入,也是本堂运用的材料,以此巧妙的引入新课。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课堂容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步骤及过程:一、课前导入。
今天我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一个问题:“2+2=?”,结果无人作答,最后罗素说:“2+2=4嘛”。
给学生1分钟时间思考,前后讨论,确定立意。
若以上述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文章,我们该从何下手?这则材料中到底隐含了什么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讨的问题:展示课题——“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说到作文,许多同学一片茫然。
确实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是作文;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是作文;为之痴迷陶醉的是作文。
同学们在作文时定有满腹的苦水需要倾诉,让我们听听你们的苦衷。
(同学们以小诗的形式说说自己作文的酸甜苦辣)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创作:带者梦想畅游远方有很多的欢乐有时候也莫名的惆怅……蘸着墨香镌刻希望有甸甸的收获也有无言的迷惘二、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课件展示)1、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命题作文:只提供一个作文题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关系不大材料作文:提供材料,按材料的内涵作文。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纲——语文要求写作: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D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②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成都市教科所程一凡讲:作文类型的转轨突破话题作文,趋向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提升分数的意识要强1.审题要“准”2.标题要“亮”(亮眼)3.立意要“新”4.选材要“当”(恰当)5.文体要“明”(明确)6.思维要“活”“7.情感要“真”8. 语言要“畅”9. 书写要“正”(端庄、正确)10. 字数要“足三、新授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以上程一凡所讲的审题要“准”、立意要“新”无不体现了这一重要性。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的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要求中,其中“立意自定”是隐性要求,考生切勿当真自定立意,须知,并不是所有的立意都符合命意,怎样才能读懂材料,使高考作文“符合题意”呢?下面教给你们几把钥匙,正确把握文字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针对上面这则材料强调了:人的思维受许多外界顾虑的影响;此则材料给你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本是小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难住了一些专家?他们不敢回答(是大作家罗素提出来的)。
材料中竟无人回答的“竟”,应从此挖掘命题者的惊叹,这里面有大大的问号?(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其思想根源罗素是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秘,慑于权威威名,置客观事实不顾,不敢应声。
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权威”才是此场面出现的症结,由此而抓出中心: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2、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如:(多媒体展示)材料二: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先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以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材料三: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洋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上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材料四: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这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实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从材料中看,青蛙与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青蛙没有了沸水这样的危险境地,处于温水中,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四肢笨拙。
再面对沸水时,无法轻快地跃出,直致死亡。
(多媒体展示)放进沸水——跳出;慢慢加热——死了。
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结:文字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角度(1)从分析原因入手(2)从抓关键句入作(3)从作者情感趋向入手(4)从辨明关系入手以上审题立意角度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多种角度交替使用。
四、学以致用:材料一: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各顶着一只草帽。
他想,猴子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的头上的草帽摘下来一扔,果然,所有猴子都模仿他扔掉了自己的草帽,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
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
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有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的吱吱大叫。
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要求:请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主旨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先让学生审题立意,学生互评。
提示:本材料与理解寓意有关的有爷爷和孙子、猴子,涉及到两类人物,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可以从分析原因、抓关键句,辨明关系入手。
(1)从“孙子”这个角度,孙子继承了爷爷的家业,但在处理丢草帽问题时仍模仿爷爷的做法,结果被猴子嘲笑。
可立意为:“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落后”等。
(2)从猴子这个角度,猴子们上次被“爷爷”把帽子弄回去以后,这一次没有再上“孙子”的当,从“你以为就你有爷爷”一句,反映出猴子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可立意为“吃一堑,长一智”,“要进行创新”等。
(3)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本材料暗含了关系型话题,要从模仿与创新、经验与创新、守旧与创新、继承与创新等角度立意,论证模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据此可立意为:“弃机械模仿,要勇于创新,”“经验主义要不得”等。
综合以上三种立意,应该以经三种立意为量佳,有的同学仅从一方面立意,没有扣住二者的关系立意。
如:“勿机械模仿”,“吃一堑,长一智”,这些立意都背离了原材料的主旨。
立意:模仿与创新、守旧与创新、继承与创新材料二:漫画《无题》(多媒体展示)画意简介:一只胖乎乎的大老鼠正悠闲地躺在椅子上看书,书名是《怎样养猫》(1)学生分组讨论(4人为一组)(2)喊学生将立意说出(3)学生各组间互评(4)分析:此漫画因无画题,内涵又难以捉摸,故审题难度相当大。
众所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为何还要看《怎样养猫》这类书。
莫非它想采取什么手段来阻止猫的繁衍、生长。
然而老鼠永远也没这个能力。
那么老鼠是不是希望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的理解来躲避猫的攻击呢?看来也行不通,因为吃老鼠就是猫的生活习性之一。
那么老鼠是不是感到没有猫对自己的生存不利,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呢?看画中老鼠那胖乎乎的体态,乐悠悠的神态我们马上就可否认这个角度。
我们知道,老鼠是靠偷食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活的,画中的胖老鼠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生活舒坦之极,一望而知是某些官僚的化身,将官僚喻为硕鼠古已有之。
硕鼠缘何得意?关键是没有猫。
人们对硕鼠是深恶痛绝的,在鼠害猖獗之时,对猫的呼唤就显得尤为强烈。
硕鼠的狡猾正在这,它不是以鼠的身份出现,而是以猫的支持者,呼唤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也就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君不见某些贪官污吏被捕前还在振振有词地作反贪倡廉的动员报告吗?此漫画的用意正是讽刺这些贼喊捉贼的贪污腐败者。
偷食别人的劳动成果立意:讽刺这些贼喊捉贼的贪污腐败者。
五、作业:针对以上两则材料任选一题,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