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抗疟疾药

1.抗疟疾药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1章节题目
第四十章抗寄生虫病药
第一节抗疟药
目的与要求1.理解各种常用抗疟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了解各型阿米巴病的根治用药。

3.掌握甲硝唑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4.理解常用抗肠虫病药的适应症及用药方法。

重点

难点
氯喹、奎宁、青蒿素、伯氨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及临床应用。

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

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四十章抗寄生虫病药
第一节抗疟药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药物作用环节
疟原虫: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
1.传媒期阶段(蚊体有性生殖)。

孢子→分裂成子孢子←乙胺嘧啶抑制。

2.感染阶段(人体无性生殖)
(1) 传播期:裂殖子→配子体→传播←伯氨喹抑制传播;
(2) 红内期:裂殖子→红细胞内增殖→裂殖子→症状←氯喹控制症状;
(3) 红外期(肝内期):
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原发性红外期→病因←乙胺嘧啶病因性预防。

子孢子→进入RBC→继发性红外期→症状复发←伯氨喹防止复发。

二. 抗疟药分类
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喹、奎宁、青蒿素、咯萘啶。

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

三、常用抗疟药
(一)主在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喹
【药动学】
1.吸收: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2.分布:肝,脾、RBC中药浓>血药浓10-25倍;
感染的RBC中药浓>正常RBC 25倍;
肝、肺中药浓>血药浓200-700倍。

3. 代谢缓慢:主要在肝内分解,T
约120h。

1/2
【作用和用途】
1. 抗疟作用
(1)杀灭红内期,插入疟原虫DNA中,抑制DNA复制和RNA转录。

(2)用于:控制疟疾临床症状首选。

2. 抗阿米巴作用:杀灭阿米巴大滋体
用于:外阿米巴病。

3. 免疫抑制作用: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症等。

【不良反应】 1.有头痛,头晕,耳鸣,胃肠道反应。

2.长期大剂量用药:视力↓(角膜浸润)、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偶可心跳骤停、Bp↓、致畸作用。

奎宁
1. 作用快,不易耐药,可iV(滴注)。

2. 用于:抗药虫株感染和脑性恶性疟。

作用较弱,复发率高。

3.不良反应:
①金鸡钠反应、
②心脏抑制(iV时)、
③特异质反应、•
④兴奋子宫作用(孕妇禁用)。

(二)主要用于控制传播和复发
伯氨喹
1.作用用途:
杀灭继发性红外期和各型疟原虫配子体。

用于:疟疾复发和传播首选。

2.不良反应:
对G-6-P•脱氢酶缺乏者→急性溶血。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
1. 抑制原发性红外期原虫及蚊体内孢子增殖过程。

2. 毒性较小,治疗量安全,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首选。

3.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可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甲酰四氢叶酸治疗。

四、抗疟药的临床应用
1.控制症状:氯喹+伯氨喹
2.脑型疟: 青蒿素+奎宁
3. 恶性疟耐药治疗: 青蒿素+奎宁或咯萘啶 + 乙胺嘧啶
小结:
第二节抗肠虫病药
阿苯哒唑:是抗线虫的首选药,可用于钩虫、蛔虫、蛲虫、鞭虫感染,以及各种类型的猪囊尾蚴病。

甲苯达唑:主要用于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绦虫感染及棘球蚴病、猪尾囊蚴病、华支睾吸虫感染和肝吸虫感染。

左旋咪唑:可用于治疗蛔虫感染,对丝虫、钩虫、蛲虫感染也有一定疗效。

此外,尚有免疫抑制作用。

噻嘧啶:为广谱抗肠线虫药,对蛔虫、蛲虫、钩虫感染均有较好疗效,也可用于多种线虫引起的混合感染。

吡喹酮:抗绦虫:对多种绦虫的成虫和幼虫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氯硝柳胺:又名灭绦灵,用于驱除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及短膜壳绦虫。

小结: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氯喹、奎宁、青蒿素、伯氨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及临床应用。

思考题或作业题1.比较各种抗疟疾药物地区中央、应用特点。

2.试述疟疾急性发作期和良性疟休止期的治疗用药。

教学
后记
比较各药特点及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