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离心式循环气压缩机检维修规程1 总则1.1 本规程适用于树脂厂离心式循环气压缩机的维护和检修。
1.2 结构树脂厂循环气压缩机为西门子生产的STC-GO 涡轮压缩机,为单级,整体齿轮箱、离心式压缩机。
STC-GO 压缩机根据循环气体积流量、压升和特定气体成分的要求进行设计。
西门子透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通过变更蜗壳、入口壳体和进口可调导叶的轮廓来优化STC-GO 压缩机,压缩机由电动机经增速器间接驱动。
1.3 循环气压缩机主要性能1.4.1 叶轮:STC-GO 系列的叶轮是半开式设计,每个叶轮都通过一个锯齿状的赫式齿和带有预定拉力的膨胀螺栓连接在它的小齿轮轴上。
叶片的设计使用现代空气动力学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以保证其高效。
制造是在五轴铣床上完成。
1.4.2 齿轮:齿轮箱的特征是单螺旋齿轮,有1 个大齿轮轴和1 个小齿轮轴。
壳体是水平剖分的,上半部分壳体可以在不影响工艺管道连接的情况下移开。
1.4.3 轴承:高速齿轮轴在径向可倾瓦轴承上支撑,这些保证了高度的稳定性,好的对中性和转子的平稳运行。
低速大齿轮轴支撑在滑动轴承上。
叶轮推力通过止推环传给大齿轮并被大齿轮止推轴承吸收。
1.4.4 蜗壳:蜗壳具有不对称剖面,通过法兰连接往轴承箱壳并通过螺栓固定。
标准配置的特征固定有安装在叶轮出口下游的扩散叶片。
1.4.5 (IGV)可调进口导叶:IGV 是安装在压缩机第一级入口处,IGV 允许体积流量适应工艺需求的变化。
这个保证了超过延伸调节范围的有效运行。
导叶为异型,来自精密铸造。
1.4.6 轴密封:作为标准的水平剖分密封应用在油端。
干气密封用在气端。
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主、辅机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2.1.2 各部配合、安装间隙均符合要求,转子跳动量,轴向窜动量等均不超出规定。
2.1.3 仪表、计量器具、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按期校验,达到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2.1.4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拴和各部螺栓紧固、齐全,规格统一,螺纹外露1至3扣,符合技术要求。
2.1.5 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技术要求。
2.1.6 防腐、保温层完整无损,标志分明,符合技术要求。
2.2 运行性能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油质、油位、油压、油温符合规定。
2.2.2 运转平稳,无松动、杂音及不正常振动等现象。
2.2.3 各部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程要求。
2.2.4 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术资料2.3.1 设备图样,说明书、易损零、配件图,设备运行记录,验收记录及有关档案齐全。
2.3.2 各种资料的内容完整、准确。
2.3.3 有关档案资料应按时填写、归纳整理。
2.4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灰尘、无油垢、无异物;基础、底座和环境整洁,无积水、油垢等,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
2.4.2 阀门、管线、接头、法兰和轴封等处均达到无泄漏标准。
3 设备的维护3.1 日常维护3.1.1 严格按操作规程启动、运转与停车,并作好运转记录,做到齐全、准确、整洁。
3.1.2 随时检查主、辅机信号联锁装置及仪表是否灵敏可靠。
3.1.3 定时、定路线检查主、辅机进出口压力、温度、油压和各轴承温度(一般进油温度低于40℃,回油温度低于75℃,回油温升小于35℃)等,观察各运转部件是否有异常振动和响声,并作好记录。
3.1.4 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和管理润滑油,认真做到“五定”、“三级过滤”。
润滑油应采用相应牌号的汽轮机油或防锈汽轮机油。
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分析:每周检查润滑油是否含水或杂质,一艇每月进行一次油质分析(液相锈蚀每季测试一次,氧化安定性每半年测试一次),油质不符合使用要求则应及时更换。
5.1.5 经常检查、清洗油过滤器,保证油压稳定,机械杂质含量不超过允许标准。
3.1.6 经常保持机组及周围环境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3.1.7 设备长期不用时,应作好油封或氮气保护,并每隔24小时盘车一次。
3.2 定期检查内容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a.突然断油、断水;b.突然超温超压,一时无法查明原因,且有所发展;c.机内突然发出异常声响;d.振动突然加剧;e.轴承温度突然上升超过允许标淮;f.管道突然破(断)裂时;g.其他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情况。
除c、f和g外,均指无联锁或联锁失灵的情况。
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 检修周期检修周期见表。
当本单位状态监测手段已经具备开展预知维修的条件后,经请示本单位上一级4.2 检修内容4.2.1 小修4.2.1.1 检查清理油过滤器。
4.2.1.2 消除油、水、蒸汽系统的管线、阀门和接头等处的跑、冒、滴、漏。
4.2.1.3 紧固已松动的非承压部位螺栓。
4.2.1.4 重要的或有问题的仪表及联锁的应急性检查、校核处理。
4.2.1.5 消除日常检查中发现的缺陷。
4.2.2 中修4.2.2.1 包括小修内容。
4.2.2.2 轴承解体检查,调整间隙及轴承压盖紧力。
必要时更换轴承。
4.2.2.3 检查、修理气封、油封。
4.2.2.4 轴颈测量圆度、圆柱度误差并探伤。
4.2.2.5 检查、清理润滑油、密封油系统。
4.2.2.6 检查、清洗联轴器并探伤。
4.2.2.7 复查对中。
4.2.2.8 整定轴振动、轴位移等所有联锁及仪表。
4.2.2.9 清洗、检查主油泵及辅助油泵。
4.2.2.10 清洗、检查中冷器。
4.2.2.11 检查、修理增速器。
4.2.2.12 清扫、检查电动机。
4.2.3 大修4.2.3.1 包括中修内容。
4.2.3.2 全面解体检查调整,包括气封、平衡止推盘等的检查修理和更换。
4.2.3.3 检查测量转子各部几何形状和位置误差并探伤,视损坏情况,更换叶轮、轴套、主轴或整个转子。
4.2.3.4 机组滑销系统、管道系统作全面检查调整。
4.2.3.5 辅助油泵解体,油系统全面清洗、检查,更换润滑油。
4.2.3.6 关键螺栓100%磁探,必要时更换。
4.2.3.7 检查基础有无开裂,剥落、下沉、顿斜等现象,并进行修理。
4.2.4 事后维修当机组因异常情况或联锁动作停车并发生损坏时,应根据其损坏程度及系统的综合状况确定检查修理的内容及深度。
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5.1 叶轮5.1.1 应宏观检查叶轮有无损坏,叶轮口环及各部密封有无损伤,叶轮进、出口端面与相应壳体有无擦痕,有无气流冲刷痕迹,转子各部位有无油污等。
5.1.2 吊出前,还应检查叶轮出口流道对中情况,测量各部间隙;复位时复测。
5.1.4转子各部应作着色检查、磁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
5.1.5 叶轮有严重缺陷而一时难以修复或无法修复时,应用专用液力工具拆卸叶轮备帽(液压压力不得超过650kgf/cm2)。
5.1.6 新配或修复的叶轮应磁粉探伤和着色检查合格,并作静平衡和动平衡。
5.1.7 新制叶轮应作超速试验以检查叶轮变形和表面质量。
新制叶轮在1.10倍转速下试验。
超速试验后测量叶轮内孔、外径、轮盖和轮盖密封处的尺寸,其伸涨量不应超过超速试验前尺寸的0.04%;放置12小时后测量,不应超过超速试验前尺寸的0.025%。
5.2 轴承5.2.1 支撑轴承5.2.1.1 测量轴承间隙,其数值应符合要求。
若间隙过小,圆瓦轴承可修刮巴氏合金(刮研量大子0.05mm时应机加工);可倾瓦轴承一般不用刮研来调整间隙,仅当要改善轴承接触状况时才允许轻微修刮。
间隙过大时应予换新。
换新时应确认可倾瓦各瓦块成套且厚度误差小于0.01mm。
间隙测量及轴承压盖紧力一般采用压铅法,可倾瓦轴承间隙的测量也可采用抬轴法、抬瓦法或借助专用卡具进行。
5.2.1.2 轴承各部件应无裂纹和损伤,巴氏合金粘合良好(用木锤敲击轴承体无哑声,煤油渗透试验合格),表面光滑,无剥落、气孔、裂纹、烧灼、碾压、拉毛、划痕和偏磨等缺陷,否则应予修理或换新。
5.2.1.3 可倾瓦轴承与轴颈的接触面积应大于30%;圆瓦轴承应在下半轴承正下方60º至90º范围内均匀接触,接触面积达75%以上。
5.2.1.4 可倾瓦块与轴承体接触面应光滑、无磨损,防转销钉与瓦块上的销孔无磨损、憋劲及顶起现象,瓦块摆动灵活。
5.2.1. 5 轴承体中分面应密合、无错口,定位销无松动。
轴承体安装后,下半轴承中分面两侧与轴承座中分面平齐,内圆无错口,用0.03mm塞尺在中分面任何部位不得塞入,轴承体在轴承座内接触均匀且接触面积大于80%。
5.2.1.6 轴承座、轴承体上的油孔应吻合,油路应畅通。
5.2.2 止推轴承5.2.2.1 检查推力瓦块,基环及上、下水准块应无毛刺、裂纹和损伤,基环上磨痕深度不大于0.12mm。
相互接触处光滑无凹坑、压痕,定位螺丝无松动,支承销与相应的水准块销孔无磨损和卡涩,瓦块应摆动自如。
5.2.2.2 巴氏合金应无严重磨损、变形、裂纹和脱开等缺陷,着色法检查单个瓦块与推力盘接触面积应大于70%且分布均匀;同组瓦块各块厚度差不大于0.01mm。
5.2.2.3 油封环轴向端面应平整,内孔无磨损、裂纹等缺陷。
油封环外径与外盖凹槽应有0.5mm以上的径向间隙。
5.2.2.4 装上止推轴承后用推轴法检查止推间隙,并调整垫片;垫片要求平整、各处厚度差不大于0.01mm,数量不超过2片。
5.2.2.5 轴承压盖密封面应贴合严密,油路应畅通。
5.3 轴封5.3.1 迷宫气封5.3.1.1应无污垢、锈蚀、裂纹、折断、缺口、弯曲、变形和毛刺等缺陷,顶端应锐利,其尖角应朝来流方向。
5.3.1.2 迷宫气封必须镶紧,不得松动,应无偏磨现象,当转子被推至一端时,动、静部分不得相碰。
5.3.1.3 镶入气封后,应当用机加工或手工修正其外径使符合要求。
5.3.2 机械密封总的来说,气密封件是不需要维护的。
然而,次密封部件和弹簧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变形和老化)。
这可能会降低气密封件的性能。
5.3.2.1在气密封件工作5至6年后:⏹应将气密封件从压缩机上拆下⏹将气集装式密封件退还给EagleBurgmann,⏹以更换所有次密封部件⏹更换所有弹簧⏹修复或更换所有密封面和密封座⏹如果需要,在EagleBurgmann试验台上进行静态试运行和动态试运行。
只能确保次密封部件在最长7年时间内能够无故障地发挥密封功能,无论气密封件是被恰当储存,还是在运行中。
5.3.2.2在气密封件交付后7年之内:⏹将气集装式密封件退还给EagleBurgmann。
为运行安全起见,用户或机器生产商不得对DGS / PDGS / CDGS /dn-.型气密封件进行修复。
只能由EagleBurgmann总部的EagleBurgmann机修工或EagleBurgmann子公司或检修中心的接受过训练的检修人员在有恰当设备且清洁的空间内开展专业的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