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摘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亟需在学校和社会的正确指引下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这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本次调查即以“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研究与剖析,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人员:调查目的:法律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而当前中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法律知识有所欠缺,且权利意识有待提高,多数大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组织者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所了解,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起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包括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实地采访查找图书馆、网络资料调查人数:129调查结果:如下所示正文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A.国家宣传B.自己阅读书籍C.亲身经历D.其他2.您认为法律的作用是A.保护公民权益B. 打击非法犯罪C.规定公民义务D. 巩固统治阶级统治E.说不清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数量国家宣传自己阅读书籍亲身经历其他分析: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国家宣传和自己阅读书籍这两种途径来了解法律知识的,相对而言,通过亲身经历而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的学生所占比重偏少,说明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多限于书本知识和宣传媒介,实际运用而得的法律知识相对较少。
而认为法律的作用在于保护公民权益,打击非法犯罪,规定公民义务,巩固阶级统治的学生比例相应递减,极少部分学生说不清楚法律的作用,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作用仍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且保护公民权益占最大比重。
3.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吗A.会B. 不会4. 您去超市购物,有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A.会B.有时会C.不会5.你是否买过盗版产品?A.是 B.否6.你怎么看待盗版?A对无所谓,对我有利B是侵权行为,支持正版C是侵权行为但还是会买分析:从中我们发现,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的学生所占比重与不关注的比重几乎持平,去超市购物索要发票的习惯也只是有时会有,而对于盗版问题,94%以上的学生都有过购买盗版产品的经历,66%以上的学生明知道盗版是侵权行为但仍会购买。
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极少不分学生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7.平时生活中您会注意运用法律维权吗A.经常B.很少C. 没有8.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B.用武力解决C.通过关系解决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9.您觉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A.非常重要,没有法律无法解决问题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运用法律C.一般吧,我不得已时不会找法律D. 根本没有用分析:虽然有50%的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实际上将近80%的学生很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权,这是一个矛盾的结果,说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渐成为一个口号式的措施。
而41%的学生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有时会运用法律,29%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寻求法律的帮助,只有25%的学生认为法律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法律毫无用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
10.宪法一词您理解吗A.基本明白B.了解不多C.听说过,不了解D.没听说过11.您是否能区分违法和犯罪A.能B.分不清C.有时能12您对知法犯法的人怎么看A.可以饶恕B.严惩不贷C.视情况分析:5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宪法一词基本明白,余下学生则对其了解不多或不了解。
54%的学生能分清违法和犯罪,32%的学生有时能区分两者。
58%的学生认为对于知法犯法的人要视情况而处置,39%的学生认为要严惩不贷。
这说明大学生有个人的法律判断与理解,但是总体法律素质仍然不高。
13. 觉得现在大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意识A.自我保护B.隐私保护C.经济保护D.其他14 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A.教育不完善B.老师家长没尽到责任C.社会发展不够D.其他分析:从数据可见,78%左右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生缺少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70%的学生认为缺少经济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而58%的学生认为缺少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
三者之间的比重差距并不显著。
66%的学生认为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有外部的教育原因和内部的自身原因,也有部分认为是社会发展不够。
说明大学生自身能意识到法律意识欠缺这一问题,并能客观看待其原因。
15 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A.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B. 略有不平等,底层劳动人们没有保障C.非常不平等D.不知道16.你认为法律能够切实维护您的利益吗A.能,我有信心B.不能,法律成为了有钱有权人的代表C.暂时不能,以后会完善分析:65%的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略有不平等,底层劳动人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
42%的学生认为法律暂时不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但日后将会完善。
34%的学生相信法律能维护自身利益,对法律有信心。
而23%的学生则认为法律是有钱有权人的代表,不能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现状的认识,一方面也简介说明了目前法律的不完善之处。
结果概述:综上所述,证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法律观念不强,法律知识有所欠缺,整体状况堪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部分学生甚至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现状有所不满,认为应有所改善,使其更加公平。
原因分析: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又肩负着父母、老师、亲友和社会的希望,承受着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能否妥善解决心理生理压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个人成长。
另外,在种种现实压力下,大学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学习法律知识更为实际与重要,而且法律知识相对较为枯燥繁琐,缺少吸引力,因此大学生没有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没有扎实的法律基础,法律意识自然不会很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非法侵害,大学生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加以维护,部分大学生甚至根本没有诉诸法律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而浑然不知的大学生比比皆是。
这些都是因为法律知识的欠缺,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
而理论得不到实践的检验,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严重脱离实际生活,只是流于形式。
2.高校现行教育制度和模式的固有弊端在进入大学的高等教育之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分数,只重视高考必考科目的理论学习,对法律知识不可能有深入系统的教育。
宣传法律的途径也只是举办讲座,征文比赛等固有形式,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作用较小。
而据资料了解,我国的法律基础课程在高校普遍开设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均进行了大力改革,社会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理念和模式却一直未能与时俱进。
过分重视法律基础教育而忽视法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一味侧重知识性与常识性的教育,考试要求也只是通过即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素质。
3.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过分苛刻或溺爱的家庭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前者可能导致对规则的叛逆心理,后者可能导致对规则的藐视心理,都不利于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而当前正处在信息空前泛滥的时代,大学生尚未涉足社会,入世未深,对于各种纷杂的信息难以做成客观而理性的判断。
不同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大有差异,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诱惑和条条框框的法律约束做出的反应也相应不一,整体呈现出的法律意识难免显得比较淡薄,素质也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真正知道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重视法律的作用,明白法律的意义何在,相信法律的力量。
当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较好的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
2.不要仅仅局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不要认为法律事不关己,须知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法律知识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
我们要多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当法律问题真的来临时,不会茫然。
3.希望学校对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能够给予更多的关心,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同时多开设法律课程,举办相关的法律讲座,丰富同学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教育。
应该说,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4.希望家长能重视对孩子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的环境有助于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能够更好的树立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力,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为大学生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地采访报告采访背景:浙大是个开放的校园,每天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校外人员,除了游览的游客,也有不少不法分子。
每年开学时校保卫处都会接到同学报案,如东西被偷、被各种推销欺骗,还有同学被不法分子以兼职为由骗取高额财产。
为更好的了解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我们请我们组的陈瑶同学去保卫处做了一个采访,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的法律生活。
校保卫处的肖利浩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采访记录见附录)通过此次采访我们发现了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1.校园丢失财物频率较高,大都由于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校园里丢失财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丢失的物品从几十块前到上千元的电脑,而丢失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同学们平时生活中的粗心大意。
但丢失财物并不只是损失财产那么简单。
在采访中,肖老师告诉我们,很多同学都曾意识过校园卡,它是同学们在校园里身份证,因而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校园卡干坏事。
我们校园里就出现过很多起电子设备被盗的案件,都是学生的校园卡被不法分子拿到,然后进入教室行窃。
所以在此肖老师提醒大家,丢失财物并非小事,希望同学们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要忽略很小的损失,往往就由于小的疏忽而酿成大错。
而问题的侧面我们能够看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安全意识不够,还不能充分意识到其后果的严重性,这都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