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第八章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8第八章 血液管理法律制度


二、献血法的适用
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不会。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 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 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 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 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二、采血管理及供血管理
(一)采血管理 1.采血主体管理 ①血站必须取得采供血许可,必须按
照注册登记的项目、内容、范围开展采供血业务,并为献血 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条件。②血站技术人员必须经 输血业务知识技术考试合格。
二、采血管理及供血管理
2.采血流程管理
①血站在采血前,必须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进行健 康检查,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不得采集其血液。献血者每 次献血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 ②血站采集血液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必须由具有采血 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并对献血者履行规定的告知义务。
一、采血机构及其管理
(二)血站的管理
2.血站的监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 血液管理监督员
血液管理监督员和血液检 定机构有权对血站进行现 场检查、无偿调阅拥有关 资料,血站不得拒绝、隐 匿、隐瞒。
血液鉴定机构
执法 监督点
①血站的执行管理 ②无偿献血操作规范 ③两次献血时间间隔及血量 ④献血后器材处理、血检原始单据、血液包装、储存运输要求
(三)无偿用血的管理
制定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检查标准,制定血站 技术操作规程、血液质量标准,制定血站的 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等。 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 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在无 偿献血的整个过程中,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 人利用公民无偿捐献的血液牟取私利。
第一节 献血法
一、献血法的概念与立法意义
(一)献血法的概念 献血法是指调整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献血法的概念与立法意义
现行血液及血液制品主要相关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年12月通过 ,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 《血站管理办法》(2005年11月通过,2006年3 月1日起施行) 《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2007年10月通过, 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3月通 过,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1996年12月通过,即 日起施行)
一、采血机构及其管理
(二)血站的管理
1.血站的执业许可 血站开展采供血活动,应当 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执业登记,领取《血站 执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血站在执业 登记期满前三个月,可以申请再次办理注册登记。许 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若遗失的 ,应向注册机构报告,并办理有关手续。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 格的血液入库) ①血站的名称
②献血编号或者条形 码、血型 ③血液品种 ④采血日期及时间或 制备日期及时间
⑤有效期及时间
⑥储存条件
二、临床用血的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在血液发放和输血时进行核对,并指定医务 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 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 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 在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③血站采集血液后,应建立献血档案,记录献血者的姓名、性别、出生 日期、血型、献血量、献血日期、单位或地址、采血者签名,并加盖血 站采血专用章。严禁采集冒名顶替者的血液。
二、采血管理及供血管理
3.采后管理
①血站采集血液后,向献血者发放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无偿献血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和出借。 ②血站采集的血液,必须由具有血液检验实验室资格的实验室按照《血液健 康检查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血液,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 理。 ③血站使用的药品、体外诊断试剂、一次性卫生器材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 定,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作好记录与签 字,避免交叉感染。 ④血源、采供血检测的原始记录必须保存10年,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 成分血使用后两年。血液检验(复检)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在全血的有 效期内,血清标本的保存期应在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
二、临床用血的管理
备血申请:除急救用血外,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 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 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 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 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 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临床用血的管理
• 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 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工 作规范,并保证落实。医疗机构应当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 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应 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 正常医疗秩序。 • 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
第三节 临床用血管理的 法律规定
一、临床用血的原则 专用、合理、科学
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用血计划,保证合理科学用血,不得浪费 和滥用血液。
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分血。 除批准的科研项目外,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原 料血浆,不得直接使用脐带血。
现行临床用血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②《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③《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一、献血法的概念与立法意义
(二)献血法的立法意义 1.有利于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3.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
二、献血法的适用
献血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 人民政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所有采供 血机构、医疗临床用血机构、血液制品生 产与经营机构以及18~55周岁的全体公民 。
二、采血管理及供血管理 (二)供血管理
1.血液储备 血站应当保证供应给医疗机构的血液在质量、品种、规格、
数量上毫无差错。未经检验或者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血 液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 血 液 包 装 必 须 标 明 ①血站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②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③血液品种
④采血日期及时间 ⑤有效期及时间 ⑥血袋编号(或条形码) ⑦储存条件,即储存设备、技术条件、温度等
二、采血管理及供血管理
2.血液调配 特殊血型需要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血 液的,或因科研等特殊需要而进行血液调配的,由供需双方省 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协商和审批。特殊血型调配实施中供 需方血站对血液应进行再次检验,保证血液质量。 3.应急与制备 血站应当制定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采供血预 案,并从血源、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上保证预案的 实施,满足应急用血的需要;血站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用血计 划,积极开展成分血制备,并指导临床成分血的应用。 4.统计与报告 血站应当按照规定填写采供血统计报表;必 须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二、临床用血的管理
费用缴纳:公民临床用血时须交付用于血液的采 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 用血时,免交上述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及直 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的规 定减、免上述费用。
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一)输血申请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 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 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 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 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 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 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 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 等容性血液稀释、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 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1.血液中心 设在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 2.中心血站 在设区的市级城市,中心血站供血半径应大于100 公里。 3.中心血库 设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不能提供 血液的县(市),其供血半径应在60公里左右。
①一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②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 设立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 ③固定采血点、储血点不得进行血液检测。
二、临床用血的管理
自体输血: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 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体输血, 医疗机构动员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 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急救用血:鼓励和动员患者家庭、亲友、所在 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以满足临床急救用 血的需要。医疗机构为保证急救用血,可临 时采集血液,但应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第二节 采血与供血管理 的法律规定
一、采血机构及其管理
(一)血站的设置与审批
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统一 规划设置,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血站
• 血液中心 • 中心血站
一般血站 特殊血站 单采血浆站
• 中心血库
一、采血机构及其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