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苹果和诺基亚的兴衰看创新

从苹果和诺基亚的兴衰看创新

从苹果和诺基亚的兴衰看创新
诺基亚,这家芬兰手机制造商抓住了手机市场的兴起机缘,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度成为该行业最强大的品牌。

“诺基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仍然在各个业务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无论是移动终端还是网络业务市场,行业领先者之间的整合都在继续加强。

在这场竞赛中诺基亚处在有利的地位,并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诺基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曾对2005年第二季度的骄人业绩做出这样的评价。

然而,今天的诺基亚已是昨日黄花,很难再续昔日的辉煌,即使它也曾为迎合潮流而推出几款新产品,市场的平平反响已经说明了一切,它,可能再也无法回到手机界的潮头,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离创新越来越远,离潮流越来越远。

美国《商业周刊》曾撰文指出,由于未能充分理解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地理布局,使得诺基亚逐渐丧失了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

市场在快速变化,而诺基亚高层的判断和决策却频频失误,始终没有踩中行业前进步点。

智能手机改变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速度远远超过这位“智能手机”先河开拓者的想象。

苹果公司的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

苹果的Apple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

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II、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

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关于苹果成功的原因大家都有相当一致的结论:创新。

同样,曾成功多年的诺基亚也在不停的创新。

多年来诺基亚坚持的设计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基于这一理念,诺基亚在人种学调查以及市场细分策略上投入巨大,每个设计师都要接受一种叫做“情景设计”的训练,这一理念告诉设计师,如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去做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众多的产品,达1000多个型号。

无疑,这都是诺基亚技术创新的结果。

这种设计思想,对于改良性产品当然是有用的,但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时,这一因循传统的“创新”方式,无法创造出令用户“喜
出望外”的产品。

所以诺基亚最终还是失败了。

诺基亚视野狭窄的北欧思维;诺基亚在技术创新上的落后;诺基亚过于追逐成本控制,以致核心能力变成了核心障碍……这些对诺基亚失败的分析都有道理,然而都没有说到关键点子上。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企业前行的不竭动力,而苹果却将“创新”提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不同于型号众多的诺基亚,苹果手机只有iphone1、iphone2、iphone3、iphone4、iphone4s以及刚问世不久的iphone5这么几种,它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消费者打电话是不是方便,按键是不是方便,也没有因用户群体的差异而专门开发少儿版,学生版,老年斑,娱乐版,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热销。

苹果的创新,带有强烈的乔布斯色彩,是非常偏执的、不追求完美但追求卓越的创新。

从效果来看,从乔布斯口中讲出的“创新”,不应该翻译成创新而应该翻译为革命,苹果每一款产品的工业设计、使用体验,都让用户不只是眼前一亮,更是欲罢不能。

看看苹果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的东西:超轻薄的机身、现代前卫的外观,全手指触控的屏幕、用以感知持机姿态的三轴陀螺仪,能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内置光感器……每一项都打破了行业的旧模式,带来了整个行业的变革。

苹果的创新,带来的是行业的革命,更是人们想象与认知的革命。

所以,苹果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创新,而是变革,是对现有成功模式的突破,完全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别人的成功模式。

我们没有看到诺基亚的任何富有创新性的产品走向舞台,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略有改革而并无鲜明特色,似乎已远离这个时代。

在这场以创新为武器的科技博弈中,诺基亚很显然处于了下风,但创新的魔力是无穷的,创新的脚步也不会就此停止,它将给这场博弈带来什么样的变数,又会我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