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教育思想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中外教育思想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二,夏,商,西周的学校
(一)夏,商的学校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夏朝应该已 经正式建立学校. 经正式建立学校. 夏代有" 三种学校的雏形. 夏代有"庠" xiáng "序" "校"三种学校的雏形. 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 说明夏是用射箭的技术 "序者,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说明夏是用射箭的技术 序者 射也 训练学子. 训练学子.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1.官学体系 1.官学体系
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 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 官师合一"官学体制,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官师合一"官学体制,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即 学校有国学,乡学之分. 学校有国学,乡学之分.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西周的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学校课程内容
西周初期: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 实力,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 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西周后期: 西周后期:由于政权的稳定,学校教育的重心 开始转向礼,乐.学校已不再重视军事训练,而 变成了专门学习礼,乐的场所.西周的小学除学 习礼,乐外,还要学习读,写,算的知识.
3.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 造成了学术官守的原因主要有: 造成了学术官守的原因主要有: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 是官.国学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 乡学的教师 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 是官.国学的教官由大司乐主持;乡学的教师 由大司徒主持. 由大司徒主持.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1.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有了剩余产品, 1.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 生产力提高 别,脑体劳动的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物 脑体劳动的分工初步出现, 质条件大致具备; 质条件大致具备; 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 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 管理; 管理;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目的一致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男女教育有区别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3.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 3.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 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 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 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因为要掌握文字 和由文字保存下来的 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就更加需要 专门的指导和学习, 专门的指导和学习,就 是说必须经过有组织 的学校教育. 的学校教育.
34;虞庠之学". 《孟子》:"庠者,养 也".古籍中记虞庠之学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一 种学校名称."庠"在原始公社的最初含义,就 是饲养牛羊等牲畜的场所.这项工作是由老年人 担任的.他们一面负责饲养牛羊等牲畜,一面兼 顾看管少年儿童.久而久之,"庠"就由单纯饲 养牛羊的场所演变为敬养老人和教育儿童的地方 了.敬老和孝的教育,也就成为虞庠的重要内容. 从虞庠的教育内容及施教人员的设置来看,庠学 已有专门化的趋向,同成均一样,是我国古代学 校的萌芽.
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的教育:制作石器,骨针,取火,渔 ,生产劳动的教育:制作石器,骨针,取火, 猎,耕种. 耕种. 2,生活习俗的教育:公有观念,尊老爱幼,氏外 ,生活习俗的教育:公有观念,尊老爱幼, 对偶制度,生活习惯,成人礼. 对偶制度,生活习惯,成人礼. 3,原始宗教艺术活动的教育:自然崇拜,图腾崇 ,原始宗教艺术活动的教育:自然崇拜, 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 鬼魂崇拜,祖先崇拜. 4,原始艺术教育:歌舞,绘饰,雕刻. ,原始艺术教育:歌舞,绘饰,雕刻. 5,体格和军事训练. ,体格和军事训练.
有关学校的记载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 ""序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庠""序" "学" "瞽gu宗" 等. "瞽宗"原是商人祭祀乐祖的宗庙,后来发展成为 瞽宗"原是商人祭祀乐祖的宗庙, 商代贵族子弟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即所谓"以 商代贵族子弟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即所谓" 乐造士 " . 教师由国家职官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 教师由国家职官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 军事和一般文化知识. 军事和一般文化知识.
学校发展简图

序:《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序者, 射也".夏朝的"序"是奴隶主贵族及其 子弟练习骑射的地方.夏朝的统治者非常 重视军事训练,他们"伪政尚武",是武 人专政,故有"夏后氏以射造士"之称. 夏朝的"序"把练习骑射做为教育内容, 含有武士教育的意义.

校:《说文》:"校,从木,交声".《孟子》 中说:"校者,教也" .夏朝的"校"同"序" 一样,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在这 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 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通过十分严格的各项考核. 据考证,"校"的出现在时间上要比"序"略晚 一些,其教育意义则比"序"更大一些.所以夏 朝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事 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书"与"数"是基础文化课. 是基础文化课.
"六书"----"象形" , 六书" 象形" 六书 象形 会意" "指事" , "会意" , 指事" 转注" "形声" , "转注" , 形声" "假借" . 假借" "九数" ----"方田" , 方田" 九数" 方田 衰分" "粟米" ,"衰分" , 粟米" 均输" "商功" ,"均输" , 商功" "盈不足" ,"方 盈不足" 方程" 程" ,"方程" .
如《礼记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 礼记学记》 古之教者,家有塾, 庠,术有序,国有学" . 术有序,国有学"
2.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内容 "六艺"教育----"礼","乐" ,"射" , 六艺"教育 六艺 礼 "御" ,"书" ,"数".以"礼","乐" 为中心. 为中心. "礼"是政治伦理课,内容很广泛,包括了 是政治伦理课,内容很广泛, 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 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 仪节. 仪节. 吉礼, "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五礼" 吉礼 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乐"是综合艺术课. 是综合艺术课.
天子所设的大学为辟雍, 天子所设的大学为辟雍,环绕辟雍在东西南北 四方都设有学校;诸侯的为泮宫 四方都设有学校;诸侯的为泮宫pàn ōn . 国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 国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 大学设在都城近郊. 大学设在都城近郊.
设在乡遂的学校为乡学. 设在乡遂的学校为乡学. 按行政区划设学,设立于闾 的称" 按行政区划设学,设立于闾[lǘ] 的称"塾", 设立于党的称" 设立于党的称"庠",设立于州的称"序", 设立于州的称" 设立于乡的称" 设立于乡的称"校" .
"射"与"御"是军事训练课. 射 是军事训练课.
射箭的要求有五条: 白矢" 参连" 射箭的要求有五条: "白矢" ,"参连" , 襄尺" 井仪" "剡注" , "襄尺" ,"井仪" . 剡注" 驾车的要求也有五条: 鸣和鸾" 驾车的要求也有五条: " 鸣和鸾" ,"逐 水曲" 过君表" 舞交衢" 水曲" , "过君表" , "舞交衢" , "逐禽左" . 逐禽左"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
一,夏,商,西周的社会概况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 青铜器 农业与手工业分工( 农业与手工业分工(手工业发 医学 文学 达,有"百工" 之称) 百工" 之称) 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历书) 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历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