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眦()簪()逾()老妪()咽()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石壕吏》一词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三、按原文填空:
1、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2. 《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 《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运用拟人手法,承上启下,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鲜明对比。
6. 《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四、阅读
(一)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
(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_。
5、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三)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 _。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 。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选自《韩非子》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 ②坐________
③度________ ④反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C.而忘操之D.反归取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___ 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 _ 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