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农田的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如若不采取一些措施节约水资源,农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农民的收益也会因此减小。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新的农田灌溉计划已经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中被提出,它将节约用水资源作为满足农业种植需要用水的前提。

目前已经被推广并且开始运用的农田灌溉技术种类繁多,而且在这些灌溉技术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利弊,并且这些灌溉技术之间存在一些差异,甚至有些灌溉技术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被运用。

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1节水灌溉系统体制
1)水稻的薄浅湿晒灌溉:在早期为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灌溉水稻主要采用的是较深水层的灌溉,而在某些地区采取的是漫灌、串灌等效果不是很明显的灌溉方式。

而现代技术在保证节约用水的前提下提出薄、浅、湿、晒等灌溉制度。

这种方式依靠薄水的插秧、浅水的返青、在分蘖之前对农田进行打理,然后在进行晒田,拔节抽穗等来维持薄水,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灌溉及生长环境。

2)不完全灌溉:充沛的水量是农作物产量的良好保证,再灌溉时采取较充分的灌溉方式不仅能使农作物的长势良好而且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单位水量下农作物的产量却并不是很高。

这就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采取一些有效的并且具有针对性的灌溉措施,其目的并不是在单位面积内获得做高的产量而是在单位用水量内使农作物的产量有相对的提高。

这种灌溉技术运用广泛常被运用在花卉、蔬菜、中药材等作物的灌溉,并且能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1.2节水灌溉的途径
1)喷灌:喷灌技术在农作物的灌溉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可用此种灌溉方法。

但此项技术必须与相应的设备结合后才能操作。

一般采用与动力机、加压水泵等设备结合,在某些情况下也采取利用水自然下降的势能将水压缩进管道后再向田间输送,经过喷嘴将水向空气中喷洒,最后再将水布置在整个农田中。

2)微灌:微灌技术是将管道中的水用特殊的喷头均匀的喷洒在农田里。

微灌技术的结构包括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等,其最大的优点是严格控制农作物的灌溉水量。

且微灌技术常被应用在局部农田的灌溉,以保证农作
物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水源。

3)灌溉渠道的防渗: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中小型农田常常运用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此项技术是为加强灌溉渠道的通透性而开展的一个新的保护层。

在农业的灌溉生产中常用的灌溉防渗技术包括:石头的衬砌、浆砌、塑料薄膜防渗、混凝土的衬砌等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并且此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运用低压管道输送水:低压管道输水作为地面灌溉常用的灌溉方式,在运用低压管道输送水时,常常需要先将井内的水源进行提取,然后使用灌溉的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区域内。

低压管道输送技术主要用在水输送到农田区域内后被应用。

5)步行式的灌溉:大多数的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实施需要依靠电力和农用机械作为灌溉动力,灌溉设备在进行更科学的选择和搭配后使用效率有显著提高,同时灌溉的适应性也有显著增强。

且此灌溉技术使用的设备也不是很繁琐,只需要满足农田灌溉的基本操作。

且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广泛施用对节约农田灌溉的水量实现我国新的农田灌溉计划提出的节约用水的目标和改善农田灌溉的效率有显著的效果。

1.3节水田间的处理
无论采取哪种农田灌水的措施都是为了达到农作物的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湿润,满足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被根系吸收的目的。

因而,这些操作主要是依赖于湿润条件,这则无法阻止一些水分还没有被作物吸收则从土表蒸发,这些水资源常会白白浪费。

为了保证更好的灌溉效果,则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防蒸发策略。

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了中耕保墒、麦秆覆盖等。

中耕保墒主要是在灌后把土表耙松,从而把毛细管切断处理,这就可以保证水分不会轻易被蒸发掉。

麦秆覆盖主要是把麦秆进行切碎后铺在土表,建立一层覆盖表面后防范水分蒸发。

2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要关注的问题
在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中,必然会有多种因素阻碍或影响此项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只有从根本上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完成新的农田灌溉计划提出的增产,节水的目标。

1)根据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确定应用哪种农田灌溉技术达到节水的目的。

同时依据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方案,压缩耕地面积、粮食面积、高耗水作物面积从而扩大林草面积、经济作物面积,低耗水作物面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出量及农民的收益。

2)正确的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类型、农田的水土条件、种植的农作物的类型等因素。

对于产出量相对低的粮食作物在采用农业节水
灌溉技术的同时也应考虑以地面灌溉方式为主体的灌溉节水技术的改进,推广成本较低的灌溉技术,加强对资金投入较小的减免冬灌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和膜垄沟灌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选用成本较高但节水效果良好的滴灌和喷灌等技术。

3结束语
总之,为了农田灌溉技术的形式是多样的,采用更有效更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使农作物的产出量提高还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益。

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寺辉,马军霞,赵玲等.河北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比选[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2):67-69.
[2]杨文君等.半透膜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6:60-63.
[3]刘学红.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
12(2):89-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