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浣溪沙-李璟(讲课)PPT课件

浣溪沙-李璟(讲课)PPT课件


❖ 虚实结合,寄托深远:
❖ “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 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 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扑朔相结 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 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 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
20
❖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 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 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 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 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 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闲云野鹤, 优者游者。这种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也是一 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里出现的物象为实, 在物象启示下所产生的想像为。
意境衰败、凄凉。
.
12
◆请大家谈谈,读到“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时,对人生 有何感慨。
再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逝去。 再繁荣的朝代也会灭亡。 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会流走。 再奢侈的享受也会化为乌有。
.
13
❖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倍为何受王安石等人的赞赏。
情景交融。 “细雨”“鸡塞”“小 楼”“笙声”四个意象,再加上“远”“寒” 两个修饰语,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 表达了思妇的相思之苦。缠绵的思绪,不写 愁而愁思显现。一个“寒”字,显示了秋夜 的清冷,玉笙中流露的凄楚之音,构成了一 个完整的丰富而又含蓄的意境。
“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
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
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
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
是十分自然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6
❖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 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 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 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 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 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 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 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 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 传唱的名句。
.
9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 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 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 (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
10
赏析词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 绿波间”两句写景,营造出怎
样的意境?
.
11
荷花的清香已经销 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 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 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
.
4
写作背景
.
5
他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但随着北周 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日下。 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周 世宗两次亲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迫使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此时的 南唐,已经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忧 心时局,自己有心兴国但无力回天,在作
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限的沉哀。
浣溪 沙
李璟
.
1
作者简介
.
2

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后因受到后周 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 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 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他的词, 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961年逝世, 时年四十六岁。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
.
21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 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 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 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 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 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
3
李璟秉性庸懦,爱好文学,比较喜欢阿谀奉 承。“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 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 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 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 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对南唐词坛产生 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 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他的诗 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 “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
15
❖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
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
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
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
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
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
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
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
17
❖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 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 “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 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 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 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 语已尽而意无穷。
.
18
艺术手法
.
19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娱与 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来. 写,传达出相思之苦14。
❖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 “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 “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 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 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 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 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 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 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
6
疏通诗句
.
7
字音
❖ 菡萏 [hàn dàn] ❖ 还 [huán] ❖ 看[kān] ❖ 塞[sài]
.
8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 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 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 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 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