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PPT课件
一、结构: 一本四折,个别有五折、六折、折,既是故事情 节的自然段落,又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每折的乐 曲相当于散曲的一套。 另有楔子 尾部有题目和正名: 如: 后嫁婆婆忒心偏,守志烈女意自坚 汤风冒雪没头鬼,感天动地窦娥怨
范天章政府差官 包待制陈州粜米 12
二、脚色
约可分为三类: 末:男角,男主角叫正末,此外有副末、冲 末、小末、大、二、三末、外末、末泥。 旦:女角:正旦、副旦、外旦(第二主角)、 贴旦、小旦、花旦(妓女)色旦、搽旦(打 浑)老旦、魂旦 一人主唱决定为旦本戏或末本戏 净:刚强狞猛者 杂角如孤、细酸、卜儿、徕儿等
4
3、思想文化方面,杂糅传统思想与各种 宗教来统治人民,同时又带有游牧部族 的固有特性。
5
二、元代文学特点
1、代表了新的趋势,即文学对象的下移; 白话文学大发展;叙事文学大发展。 2、文学的价值发生改变,功利性、娱乐 性增强。 3、各体文学样式并进,成绩最突出的是 “元曲”。 元曲定义: 广义指散曲和杂剧;狭义专指杂剧。
27
三、歌颂英雄人物的历史剧
中国文学史(二)
绪论
1
元代社会历史特点:
一、版图辽 阔,促进南 北各民族文 化东西方各 地区文化交 流。
2
3
2、元朝统治者残酷实行阶级与民族压迫, 政治极为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民族矛盾: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阶级矛盾: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匠、八倡、九儒、十丐”(谢枋得《叠山 集》)。
6
第一章:杂剧的兴起与繁荣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一次高度评价元曲 此前有元末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 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明•臧懋循《元曲选》等同样如此。 大多正统评论者鄙视之,视为诲淫诲盗。
7
王国维曰: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 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录,后 世硕儒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 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余力及此亦 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者,遂使一代 文献郁湮沈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
13
三、演出
唱、科、白三部分 唱:代言体方式由主角唱,可抒情、叙 事、议论描写。主角并不限定某一具体 人物,可以分别扮演不同人物,如《单 刀会》中正末第一折扮乔公、二折扮司 马徽、三四折扮关羽。 白:说白、宾白;有对白独白旁白等。
14
科:又叫科介,包括演员表演情态戏剧 动作等舞台提示 一是做工,重在表情动作;如“做悲 科”、 “拔斧砍旗科”、做叹科、把盏 科、做寻思科、做意科; 二是武工 此外还有歌舞、后台效果,如雁叫科、 “内做风科”等。
8
第一节:中国戏曲的孕育和形成 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周秦歌舞和俳优——两汉百戏角抵——唐 代歌舞戏和参军戏——宋金杂剧
9
第二节:元杂剧的兴盛及其原 因
(一)、元杂剧是元代都市畸形发展的产物 (二)、蒙古贵族对歌舞戏曲的喜爱也促成 之 (三)、元代知识分子的遭遇是大批杂剧作 家涌现、促进繁荣的直接原因。 知识分子无处仕进和不屑仕进 1237——1314废除科举,仁宗延佑二年 (1315)才恢复。
10
朱经《青楼集序》: 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 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 流连光景。庸俗易之,用世者嗤之。
明•胡侍《真珠船》: 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 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 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
11
第三节:元杂剧的体制
一是间接原因:高利贷 二是直接原因:贪官污吏、恶霸横行 窦娥的艺术形象 两方面性格:
Hale Waihona Puke 25鲁斋郎 宋代背景影射元代,情节将矛头直指最 高统治者,闪现进步的民主思想光辉。
蝴蝶梦 故事情节感人。
26
二、描写妇女生活的风情喜剧
代表作《救风尘》 《望江亭》 《调风月》、 《拜月亭》 此外还有《谢天香》、《金线池》等。 女主人公或机智勇敢,或执着追求爱情
20
《元曲选序》:躬践排场,面傅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录鬼簿》: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 捻杂剧班头。 当时称高文秀为小汉卿,沈和甫为蛮子 汉卿。
21
《录鬼簿》载其剧目五十多, 王国维《曲录》载六十三个。 现存十七个。
22
第二节杂剧思想内容
一、反映当时尖锐矛盾,歌颂人民反抗 斗争的公案戏 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18
[南吕]一枝花 杭州景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 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 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 集。
[双调]大德歌 冬
19
三、结交书会艺人,亲身参加舞 台实践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轻裁是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 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 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 射万瓦琉璃色浅。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选)
二、性格倔强,不屑仕进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 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 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 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17
多才多艺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 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 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 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 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 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 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5
四、乐曲
杂剧曲子采用联套形式,将几个不同宫 调的套曲联为一体,一个套曲即相当于 散曲的一个套数,由宫调相同的几只或 十几支曲子连缀而成。 元代杂剧用的北曲联套,一般是每本戏 四折,四个套曲, 元代南戏则用南曲联套所用套曲更多。
16
第二章:关汉卿
第一节:生平 一、生平多阙,名不详,汉卿其字也,号 已斋叟,大都人
(一):窦娥冤故事的演变 《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所写东海孝 妇
23
(一):窦娥冤故事的演变和杂 剧主题与意义
《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所写东海孝 妇故事 《搜神记长老传》孝妇周青,已具反抗 王实甫、梁进之创《于公高门》杂剧 关汉卿进一步提炼,与元代现实相结合。 揭示出更普遍的社会意义
24
悲剧两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