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1
摘要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做深入的分析,结合高校的特点和现在的经济形势对高校内审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内部审计弱化内部控制
近年来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教学、经济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
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实施的效果,由于种种原因的阻碍,并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做深入的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推进内部审计职能的健全和发展。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一)独立性权威性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有些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办公;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又设在财务部门之下。
机构设置的不独立导致内部审计形式上的不独立;其次,由于审计人员不能脱离机构使得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做到独立。
另外,审计机构与被审计机构同受高校的管理,而且还受制于其他机构。
(二)审计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从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来看,常规审计多,专项审计、重点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工作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集中在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方面,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的差异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忽视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动作的定性分析、未来效益的预测、偿债能力研究以及经济责任的界定等,造成审计的内容单一,范围狭窄,深度不够等问题。
其次,高校审计也偏重事后审计的监督检查,没有从加强管理,降低风险的角度避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达到提前预防的效果。
另外,高校财务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而现行的审计制度与财务工作的复杂化、多样化不相适应,经常是发现问题以后才采取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并没有达到财务监管作用。
最后审计没有加强审计报告问题及建议的落实,很多人认为出具审计报告了就完成了审计任务,并不注重后续跟踪审计,审计的力度不大。
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基于内部审计在高校中内部控制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审计工作要点》(2002),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审计机构做好对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与调查,促使各部门依法落实、用好各项教育经费;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内审应针对教育经济的管理活动的情况和特点,进一步开展效
益审计(如基建工程审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等),保证教育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和杜绝损失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求高校审计部门积极配合组织和人事部门,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领导者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要求高校内部审计积极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工作,帮助本部门、本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拓宽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突出重点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拨款办学,变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筹资办学。
学校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独立核算单位日益增多,各种培训班、成人教育、咨询服务等创收逐年增加。
后勤逐步实行承包经营,有偿服务,校办企业相继而起。
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范围必须拓展,同时突出重点。
参考文献:
[1]彭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陈丽羽,冯纪明.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探
究.commercial accounting.2010.22.
[3]张黎黎,李海鹏.论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家天
地.2009.
[4]段海蓉.浅谈信息化环境的内部审计技术发展与内部审计管理.经济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