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语文常识]
一柳永,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二其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生活,尤其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以铺叙见长,善用通俗语言传情状物。
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
一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清冷凄凉的悲秋,为
铺叙景物抒发情思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2.接着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秋风横扫关河,夕阳蚕
残照小楼的悲凉
3.跌到眼前物华衰飒的近景:花叶凋零、众芳摇落
4.再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江远景:江水无语东流,喻愁绪深远。
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雨是暮雨,风是霜风,日是残照,再加上关河冷落,红衰翠减,一派凄凉;眼前景物层层铺叙,游子羁旅他乡,失意惆怅的情感亦步步加深,秋景烘托着离愁,隐蓄着凄清落寞,万端感伤。
(思考题一、二)二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1.“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乡之情,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2.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3.转换角度,推己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4.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打
通情景。
[思考题]
一、二、上片写望中所见,融情入景,下片写望中所思,既景抒情。
在词的上片,词人以苍茫的暮色、萧萧的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西沉的落日、无语的流水、辽阔的江天等景色,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旷远、阴沉、凄寒、寂寥的图景,它寓含着主人公的愁思。
也增添着主人公的愁思。
特别是“无语东流”的长江水,它是萧瑟秋景中唯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但江水东流,游子却不能东归。
江水似也有情,为淹留异乡的游子黯然神伤,为秋天秋景、秋风秋雨的“无情”而默默无语。
表现了词人浓重的感伤情结。
三这是写景的句子,但“无语”二字又言外有意,景中寓情。
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时间的流失,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江水本不能语,词人却故意责以“无语”,意思是时间悠悠,年华流逝,江水应为此而“语”,而感伤,如今却只是无语东流。
因此,写江水无语,看似无理,却是有情——它表现了词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词人因长年飘零、一事无成所酝酿而生的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
四词的下片,作者写了自己“归思难收”,为淹留异乡而自怨自叹,接着就转换角度,驰骋想象,写家乡的佳人正在妆楼痴望,并由此推想她必然在埋怨自己,最后又在佳人面前为自己辩白,归结到自己正在凭栏望乡,愁苦满怀。
如此由己及彼,由彼及己,由现实到想象,又由想象到现实,回环往复,曲折多变,反映了作者起伏翻腾的思绪,不仅写出了归思之切,相忆之深,也表现了自己对家中妻子的关心和知心,把深婉细腻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