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渐霜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大加赞 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这三句词不仅点出了季节、环境、时 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 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 间和地点,而且展现了骤雨冲洗后苍茫浩 开阔博大。 阔江天景色,境界雄浑高远,好似全宇宙
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渐霜风凄惨” ,有的版本作“渐霜 风凄紧”,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 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 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 把深剧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 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 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 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 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 ——叶嘉莹
秋 情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到底是“何
事” 让他久留在外呢?(学会知人论世)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 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未名未禄,落拓江湖
秋 情
思考:“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作者 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之情的?
柳永《鹤冲天》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品读与探讨
柳永的慢词,铺叙是其特点之一。用 一个领字,带出一个段落,一段一段地向 前铺展,敷衍成长篇。请圈出领字,结合 全词分析柳永慢词铺叙的特色。
“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 的江上清秋。 “渐”字领起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 “是处”两句一转,刻绘出众芳凋谢的秋景。 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惟有”两句又一转,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 抒情层层剖述,细腻深婉,穿插想象, 境界,暗示羁旅情怀。 曲折有致。 “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 “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 “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 “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既写自身, 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情深意长。
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全词,思考:
1.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3.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从哪 些词句中看出的? 思乡 怀人 4.找出词眼。
2.打通上下阕的是哪一句? “不忍登高临远”
“愁”
重点探究
“不忍登高临远”中“不忍”的原因有 哪些?下片中有所提示,请找出来。 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 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 《甘州》曲本身也是一个大曲,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
段改制的。因这个词调上下阕用了八个
韵,所以叫八声。慢词,九十七字, 平
韵。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 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移笔于对方:从对方写起,想象“佳人” 也一定同样地盼望自己回家。 虚实结合:把单向思念变成为双向思念, 情感更深沉。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欧阳修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 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
秋 自由朗读上阕,描写秋景的词句,你 景
最喜欢哪一句?请说出你的理由。
用散文化的笔法改写词的
上片或下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暮色将临,天空越发黯淡,远处隐约 的山峦也溶在了目光深处。条条的雨丝从 空中洒落,就像画家手中淡墨笔刷,一抹 便是一片寒意萧索。绵绵的雨点,飘落在 静静的江面之上,消失无踪,却不知道在 何处荡起圈圈涟漪。檐头的雨水滑落,洗 去了窗边树枝上的尘埃。远处的天空,也 仿佛使雨后的树叶清亮了许多。
八声甘州
柳永
柳永简介
北宋婉约派词人。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
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 •他精通音律,大力创作慢词,两宋 慢词的时代,实际上是柳永开启的 。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 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关于柳永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 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 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 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 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 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 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 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 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 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读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