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一、生物医药相关概述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生物类行业有15家公司,美国制药企业最多,有6家,中国2家,瑞士2家,英国2家。
上榜的中国制药企业为中国华润总公司、中国医药集团。
其中,中国华润总公司营收757.8亿美元,世界排名86位,较去年进步5名。
中国医药集团营收478.1亿美元,世界排名199位,进步6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500强制药行业中,中国华润总公司营收最多,比第二名强生多38.9亿美元。
1 中国华润总公司(CHINA RESOURCES NATIONAL) 757.8 中国86 52 强生(JOHNSON & JOHNSON) 718.9 美国97 63 瑞士罗氏公司(ROCHE GROUP) 534.3 瑞士169 -24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 528.2 美国173 135 拜耳集团(BAYER) 525.7 德国174 -96 诺华公司(NOVARTIS) 494. 4 瑞士186 -117 中国医药集团(SINOPHARM) 中国478.1 199 68 赛诺菲(SAN0FI) 法国413.8 240 -79 默沙东(MERCK) 398.1 美国255 -910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 376.4 英国273 511 Gilead Sciences公司(GILEAD SCIENCES) 303.9 美国358 -4212 艾伯维(ABBVIE) 256.4 美国429 4013 阿斯利康(ASTRAZENECA) 230.0 英国470 -3514 安进Camgen) 229.9 美国471 1615 梯瓦制药工业公司(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219.0 以色列4961、全球医药快速增长全球医药得益于主要药品的专利将陆续到期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这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2016 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突破1.1 万亿元,2011-2016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
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其医药市场占比大幅提高,从2005-2016 年的十年间新兴经济体医药市场份额由原先的12% 提升到了30%。
2、生物医药研发支出2016 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到了1474 亿美元,同比增长2.5%,同时期国内规模以上的药企研发支出达到了607.2 亿元,同比增长27.5%。
制药行业研发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高位,全球制药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国内制药龙头企业在这一比重上略低,达到了12%,体现了制药行业高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
全球的药物研发正在逐渐升温,这主要基于癌症、糖尿病、认知障碍和炎症等疾病治疗领域中一些新分子药物的出现、诊断和治疗的紧密结合和相辅相成,以及人们对传统商业模式依赖性的下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3、医药并购风行全球2015 年是生物医药界并购很强劲的一年,但出乎业内预料的是2016 年医药行业的收购交易额和交易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当年全球生物医药并购前十位交易量为1956.06 亿美元,较2015 年的3039.26 亿美元下降了36%。
2016 年医药行业最大的一笔并购是德国巨头拜耳以660 亿美元收购农业巨头孟山都,其次是夏尔320 亿美元收购Baxalta,相比于2015 年辉瑞1600 亿美元收购艾尔健、阿特维斯405 亿美元收购艾尔健全球制药业务都有所下滑。
预计2017 年制药公司之间的大交易将会增加,各家公司将会拿出更多的现金,寻找重要的资产来扩张产品线。
二、国内医药行业现状分析2016 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总体规模达到了13775 亿元,同比增长7.6%,较2010 年增长近2 倍。
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不但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而且利润总额也是逐年增长。
据统计2015 年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2 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工业增速8.2 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总额为2768.2 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 个百分点。
在子行业中,生物制品的利润率增幅尤为明显。
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美国、欧盟、日本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占有率已经分别达到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只占有不及5%。
预计2016-2020 年五年间,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速在7% 左右,2018 年和2019 年将会有不少新药品上市,但是2019 年之后由于有很多产品的一致性评价面临过期,可能会对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提出新的挑战和行业格局的变化。
三、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特点1、产品回报率高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低污染的特征。
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
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 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 倍以上。
2、产业技术含量高生物医药行业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含量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
3、产品开发周期长生物药品从开始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试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I、II、III 期)、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以及监督每个环节的严格复杂的药政审批程序,而且产品培养和市场开发较难,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 年、甚至10 年以上的时间,新药的研发成本至少10 亿美元,需要很高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4、产业风险高高风险就是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新药的投资从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实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实验、生物利用度测试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可谓是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任何一个环节失败将前功尽弃,并且某些药物具有" 两重性",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价。
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有 5 — 10%。
时间却需要8 — 10 年,投资1 — 3 亿美元。
另外,市场竞争的风险也日益加剧," 抢注新药证书、抢占市场占有率" 是开发技术转化为产品时的关键,也是不同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目标,若被别人优先拿到药证或抢占市场,也会前功尽弃。
5、产业投入大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
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3 亿美元左右,并随新药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有的还高达6 亿美元)。
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40%。
目前仅国际医药巨头辉瑞一年的研发经费就超出了中国所有生物医药研发经费的总和,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没有一家进入排名前100 位。
四、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空间和市场格局1、空间格局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经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环渤海地区相关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强大,围绕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渝经济圈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东北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产业基础雄厚的长沙高新区和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产业基地;300 余家医药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聚集在武汉城市群,也形成了支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平台和环境。
2、市场格局中国目前大概有3000 余家制药企业,前100 家企业占有60% 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医药市场在越来越集中,未来的行业集中度会愈加明显。
本土医药企业在医院市场销售额前20 强中已经占据一半席位,这前20 强依次为辉瑞、扬子江、阿斯利康、山东齐鲁、四环医药、上海复星、赛诺菲、江苏恒瑞、科伦、正大天晴、拜耳、上药、诺华、罗氏、远大、默沙东、中国医药总公司、石药、步长制药及诺和诺德。
目前从医院市场畅销的前20 个产品中,外资产品屈指可数,现在只有4 种,其它的16 种都是国内品种,但是外资企业药品在2016 年的同比年增长率上有所提升,而本土企业的产品同比增长率则多数呈现下滑趋势。
五、生物医药行业领域划分根据今年一季报,医药公司的整体利润为221 亿元,同比增速为12.3%。
扣除短期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后,去年的利润增速为25.3%,延续了较好的上升趋势。
根据统计,去年净利润增速在30% 以内的上市公司有150 家,净利润增速超过30% 的有35 家,而有58 家公司的净利润是下滑的,目前行业正在加剧分化,有限的医保资金将集中到有确定疗效的药品,很多产品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2017 年一季度医药行业整体的毛利率是30.5%,行业中的三大费用略降,整体的销售费用率是12.5%,管理费用率是6.6%,财务费用率是1%。
1、化学原料药在行业的细分领域内,随着2016 年下半年价格回落,今年一季度化学原料药板块收入增速放缓,整体营业收入增速为13.9%,整体毛利率为31.8%,较2016 年的36.0% 有所下滑。
2、化学药制剂化药制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均呈上升趋势,增速为14.1%,呈现小幅攀升趋势。
在内生增长基本稳定的态势下,前些年外延扩张的并表效应增强,使得行业整体的收入规模增长加快。
同时,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稳定中略有提升,板块的毛利率为46.1%。
考虑到目前两票制和营改增政策的大力推进,2017 年化药制剂板块的收入增速受将大幅提升。
3、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内部冰火两重天。
生物制品板块包括重组基因药物、血制品、疫苗等差异较大的领域。
重组基因药物板块方面,胰岛素、生长激素仍处于20%-30% 的高速增长期,干扰素、部分多科室用药则面临增长压力。
血制品2015 年放开价格管控后,业绩在2016 年招标中兑现,疫苗行业多数企业营收和利润下滑。
4、医药商业医药商业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净利润维持在20%-30% 的高增速。
医药流通的批发端受益于两票制,高值耗材、IVD 等专科经销商也在通过打包等方式快速淘汰及并购小型企业,零售市场连锁化率提高,营收增长高于行业增速。
5、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成长期,营收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由于A 股医疗服务标的较少,不少公司属于跨行业经营,医疗服务在其收入中占比较低,仅有眼科、口腔、体检等领域共9 家公司属于真正的医疗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