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5专题五 油田地面工程设备
15专题五 油田地面工程设备
油分开。
除膨胀机制冷外,还有喷嘴节流、热分离机以及丙烷和氨制冷方式。丙烷 和氨制冷经常用作其他制冷方式的辅助制冷,从而达到较深的制冷深度。 在轻烃分馏方式上,还有三塔式和四塔式的流程。
三塔式或是回收乙烷,或是在不回收乙烷的情况下将丙烷和丁烷单独回收;
四塔式则是将乙烷、丙烷、丁烷单独回收。
4.原油常温集输技术
12. 天然气脱硫技术
已系统地掌握了天然气脱硫的各种工艺方法,
国内的天然气脱硫绝大部分采用胺法,如 MDEA( 甲基二乙醇胺 ) 法、 MEA( 一乙醇胺 ) 法、 DEA( 二乙 醇胺 ) 法、 DIPA( 二乙丙醇胺 ) 法,也有少量干法脱 硫和砜胺法。
13. 天然气分离技术
从气田地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在其组成、压
恢复产量测试仪和功图量液仪,不分离计量技术在 国内也得到了应用。 天然气计量仪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标准孔板、 涡轮流量计、罗茨流量计及旋叶式流量计等,近年 来引进和开发了超声波流量计,它具有精度高、量 程宽等优点,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7. 油气田热工技术
加热炉是油气集输处理系统不可缺少的设备,近年来加大了
18. 地面工艺优化和简化技术
近年来在油气田地面建设规划设计中,采用总体
规划合理布局的优化技术,结合地下与地面的综合 研究成果,采用新型的地面建设方案优化软件,对 骨架工程采取合并、停运、改造等措施,缩减站点 数量,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整改造模式和 技术措施,降低了投资,提高了效率。
二、油田地面工程技术发展方向
为了降低原油集输过程中的能耗,许多油田早在 20 世纪70年代后期就进行了常温集输技术研究,到80年代 初期,长庆油田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在低于原 油凝固点的温度下集输。之后常温集输技术很快推广到 全国的许多油田,成为油田地面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的一 项重要措施。 吐哈油田自开发以来,一直采用投球清蜡、两级布 站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原油常温集输,吨油集输自耗气 小于10m3,与三管伴热流程相比降低能耗60%以上。
7.注水系统节能降耗技术
注水系统耗能高,节能潜力大,通常采取优化机泵选型、注水
泵电动机变频调速、优化注水管网等措施。
注水泵变频调速技术节电明显,在大庆杏南油田和杏北油田采
用变频调速和仿真优化技术,可使注水单耗降低3%左右; 长庆油田注水流程在单干管、小支线注水活动洗井的基础上, 创新发展了单干管小支线多井配水流程、小站直接配注流程、 单井阀组串联配注流程及树枝状串管配注流程等; 新疆油田通过采取更换低效注水泵、实施分压注水工艺及小区 块注水采用水平泵等,使油田注水系统效率从1999年的14.1%, 提高到2002年的36.7%。
10.注聚合物驱工艺技术
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 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了以保持注入液粘度为 核心,以聚合物配制站和注入站为主体的聚合物配 注工艺技术,采用“集中配制、分散注入”方式, 适应了油田大面积聚合物驱的需要条件和使用要求,中国的天然气 脱水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中以二甘醇 (DEG)法和三 甘醇 (TEG) 法比较普遍,四川气田还建成了分子筛脱 水装置、硅胶 — 分子筛复合床天然气脱水装置,进 行天然气的深度脱水。 目前,国内采用的 TEG 脱水工艺,干气含水量和 TEG消耗量等指标都达到了引进装置的水平,脱水工 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伴生气处理技术
油田伴生气处理技术:又称轻烃回收技术,用于回收伴生气中的轻烃,同 时接受原油稳定装置提供的轻烃,并对这些轻烃进行分馏,产出合格的产品。 应用最多的是膨胀机制冷、两塔式工艺流程,即压缩后的天然气通过膨 胀机膨胀降压后产生低温,将伴生气冷却,致使其中的轻烃凝结,并将其回收 ,然后经脱乙烷塔脱除轻烃中的甲烷和乙烷,再经脱丁烷塔将液化石油气和轻
利用水力旋流技术进行油田污水除油及高含水期 采出液预脱水,是近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大庆石油学院对水力旋流技术从理论到实践进行 了系统研究,与大庆采油一厂合作研制水力旋流器用 于高含水原油预脱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江汉机械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液一 液旋流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了污水除油旋流 器、预脱水旋流器系列产品,具有脱除效率高、自控 系统性能稳定的特点,在胜利、江汉油田都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工艺模式。
9.滩海油田工程技术
针对渤海湾滩海海床平坦、淤泥层厚,以及潮差大
等特点,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生产实际的工程技术。 在水深浅于1m的近岸区域,修建堤路,沿路建沙石 平台,在平台上钻丛式井,各种管线沿堤敷设,与 陆上生产系统相连接; 在极浅海区域,采用浅吃水钻井平台钻丛式井或大 斜度井,建设简易采油平台,用浅海工作船运油。 对于规模较大的连片油田,建丛式井采油平台和中 心处理平台,原油经海底管线集输到中心平台处理 后管输上岸。
15.油气田防腐保温技术
油气田腐蚀与防护、保温技术已形成系列。
埋地管道外防腐层已形成了石油沥青、环氧煤沥青、煤焦油瓷漆、
聚乙烯夹克、环氧粉末、聚乙烯胶带、三层PE防腐层7大应用技术,
储罐外防腐层成功地开发了丙烯酸聚氨酯、氟碳涂料等应用技术;
阴极保护技术走向成熟,开发了区域阴极保护技术、阴极保护优化
5.原油预脱水技术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生产后,进行预脱水的目的在于及时
分出原油中的大量游离水,节省集输过程中的能耗,使原 油含水达30%左右再进入电脱水器,处理成合格原油。 辽河油田针对原油高含水期,大部分污水已从油中游离 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一种净水剂,用于原油预脱水,大面 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十分突出的节能效果。 该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高、净化油质量好、 运行安全可靠、管理方便、运行平稳和改造费用低等特点。
近年来为实现流程密闭,简化工艺,各油田研制出 一批新型多功能处理装置; 大庆油田研制的具有气液分离、游离水沉降脱除、 原油加热、电脱水、油水缓冲功能的“五合一”装置, 适应原油含水 10 %~ 95 %,热效率达 85 %,节省投资 38%; 吉林油田在接转站采用具有分离、脱水、缓冲功能 的“三合一”装置,分离出天然气和掺输水,含水原 油直接外输,实现了密闭且流程短的集输工艺。
2.原油稳定技术
原油稳定技术:原油密闭集输技术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 技术,通过负压、加温、蒸馏和大罐抽气等多种方式,回收原 油中易挥发的轻质组分,从而降低原油的饱和蒸汽压,减少在 储运过程中的挥发损耗,达到原油稳定的目的。 早期原油稳定采用负压闪蒸,但由于国产负压螺杆压缩机故障 率高,而引进价格昂贵,现已较少采用; 正压加热闪蒸具有设备少、工艺过程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 用低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较多的采用; 对于轻组分含量高,或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可采用蒸馏稳定; 大罐抽气技术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脱水设施,用压缩机把储罐中 的烃蒸汽抽出进行回收处理,在长庆、塔里木、胜利等油田已 得到应用。
1.高含水油田地面工程技术
高含水油田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原油生产的主力,围
绕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这一中心工 作; 重点开展常温集输、常温预脱水、常温污水处理方 面的技术研究,要把工艺、设备和药剂三者作为不 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系统攻关。
高含水油田地面工程技术应着重研究的方向包括:
1)高含水油田原油集输处理及配套技术研究; 2)高含水油田集输流程优化与简化研究; 3)高含水油田常温集输技术及边界条件研究; 4)高含水油田低温高效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5)高含水油田原油低温脱水技术研究; 6)高含水油田集输处理节能降耗工艺技术研究; 7)三次采油地面工程配套技术研究; 8)含聚合物原油高效脱水技术研究; 9)含聚合物污水快速处理技术研究; 10)油井及集输系统多效剂(破乳、降粘、缓蚀、阻垢)研究; 11)老油田调整改造整体方案优化研究。
6.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快,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处理工艺 流程和污水处理设备,根据不同的水质特点和净化要 求,大致可分为重力式收油、沉降、过滤流程,压力 式聚结沉降分离、过滤流程,以及浮选式除油净化、 过滤流程三种。 对于低渗透油田或给注汽锅炉供水时,采取精细过 滤和水质深度处理软化工艺。
一、油田地面工程技术现状
1.原油密闭集输技术
原油密闭集输:指原油从井口经接转站到联合站,不经过任
何开式设备,整个原油集输处理过程均密闭进行,直到产出 稳定的原油。 实现密闭流程的主要措施有三项: 一是在接转站采用承压式密闭缓冲罐; 二是在联合站采用压力容器脱水; 三是增加原油稳定装置。集输过程密闭运行后,油气损耗 一般不超过0.5%,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减少了环境 污染。
油田地面工程设备
主要内容与要求
1、概述 2、油气集输常用设备 3、加热换热设备 4、脱硫设备 5、输送设备 6、储存设备 7、测量仪表及控制系统 8、油气地面工程施工与设备 9、污水处理设备 10、防腐及隔热 11、海洋油气集输
第一节 油田地面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油田地面工程是油气田开发生产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 要子系统。 它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工程内容极多,除了像油气集 输工程、油田注入工程等主要的油、气生产系统外,还有许多 配套地面工程,如供水工程、供电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 通信工程等。 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及其经济效益,必须在地面工程系统完成 后才能集中体现出来,开发生产中的许多指标及参数也必须通 过地面工程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地面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气田开发总技 术的高低和经济效益。
技术以及阳极新材料、新结构,使该领域技术得到完善和深化;
保温材料向着经济、有效性方向发展,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代表的
有机保温材料的耐温达到150℃,适应了稠油热采管线保温的需要;
16. 油气计量技术
油气井计量方式和精度有了质的飞跃,从早期传统
的玻璃管量油,发展了两相三组分计量、三相分离 计量等技术,实现了自动计量,开发了便携式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