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阿拉伯糖的降血脂功能

L-阿拉伯糖的降血脂功能

L-阿拉伯糖的降血脂功能
陈培豪编
一、药物降血脂的副作用
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可以看出,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可分为5类:(1)他汀类。

(2)贝特类。

(3)烟酸类。

(4)树脂类。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6)其他。

(一)他汀类
国内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病,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包括头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胆汁郁积和活动性肝病被列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

(二)贝特类
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也可引起肝脏血清酶升高和肌病。

绝对禁忌证为严重肾病和严重肝病。

由于贝特类单用或与他汀类合用时也可发生肌病,应用贝特类药时也须监测肝酶与肌酶,以策安全。

(三)烟酸类
烟酸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高血糖、高尿酸(或痛风)、上消化道不适等。

这类药物的绝对禁忌证为慢性肝病和严重痛风;相对禁忌证为溃疡病、肝毒性和高尿酸血症。

(四)胆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便秘,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五)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和恶心。

(六)其他调脂药
1.普罗布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亦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血浆尿酸浓度增高;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引起QT间期延长,但极为少见,因此有室性心律失常或QT间期延长者禁用。

2.n-3脂肪酸:该类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常见,约有2%~3%服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少数病例出现转氨酶或CK轻度升高,偶见出血倾向。

二、中国高血脂人群特点
TC(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率在男性和女性都随年龄增高,到50~69岁组到高峰,70岁以后略有降低,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6O岁以后女性明显增高,甚至高于男性。

这些分布特点表明血脂异常的防治应以城市和富裕农村、中年男性和更年期以后女性为重点。

三、L-阿拉伯糖可能减轻代谢性肾损害_先驱性研究
该研究是解放军181医院征集了200人(无明确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志愿者)并观察一年得到的数据,其数据为
该研究是以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如果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其治疗前的数值比正常人高,那么下降的比值会更大。

从数据看,阿拉伯糖对降血脂的效果很好。

四、L-阿拉伯糖有良好的调节血脂功能
该研究仅仅观察45天,就发现阿拉伯糖具有良好调节血脂的功能: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高
五、木糖的功能
研究已经证明,木糖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能。

六、结论
阿拉伯糖能够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加上木糖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能,其降血脂功能会得到加强。

而调血脂的最主要目的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我们的产品正具有这些功能。

特别是,L-阿拉伯糖作为一种食品,没有任何副作用,这是药物无法比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