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课件
(3)功能:抗凝血(肝素); 参与过敏反应(组胺,白三烯)
嗜碱性粒C(E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C(L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4)单核细胞
数量:3%~8% 直径:14~20µm(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形态:核卵圆或肾形(常有折叠),染色质疏
各种血细胞模式图
1.红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中性粒细胞 5.淋巴细胞 6.单核细胞 7.血小板
2.白细胞
球形,有核细胞, (4.0~10)109/L
中性粒细胞 (50%~70%)
有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3%)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 (25%~30%) 无粒细胞
女:(3.5~5.0)1012/L
血浆
• 约占血液容积的55%,为淡黄色半透明的粘 稠液体
• pH7.3~7.4
• 其中9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脂蛋白、 酶、激素、糖、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 产物等
血细胞
• 约占血液容积的45% •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血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观察血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50~70%)
白细胞 有粒 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5~30%) 无粒
单核细胞(3~8%)
血小板—(100~300) X109/L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小板(100~300)109/L 白细胞(4.0~10)109/L
血细胞
红细胞 男:(4.0~5.5)1012/L
大淋巴细胞:13~20µm,主要存在于组织中
(5)淋巴细胞
分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非特异杀伤某些肿瘤 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5)淋巴细胞
胞质内含丰富的游离 核糖体,少量线粒体和高尔基 复合体,核仁常见
血液
一、概述
占体重7%,5L pH 7.3~7.4, 渗透压(相当于0.9% 氯化钠溶液)
一、概述
血细胞
有形成分
占45%
血小板
组
水( 约90%)
成
血浆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 浆 酶等)
占55% 营养物、代谢产物
激素
无机盐等
血液凝固
血清析出
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 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最常用的方法 *血象:对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 的测定
二、红细胞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1.形态:
红细胞呈双凹 圆盘状,
血涂片中,红细 胞中央染色浅周 缘染色深。
二、红细胞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2.结构: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无细胞器。胞质中 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其功能为结合和运 输O2和CO2 。
松,胞质灰蓝色,含嗜天青颗粒
4.单核细胞
(3)分化:在血流中停留 12~48h,进入结缔 组织分化为巨噬细 胞
(4)功能:吞噬杀菌,参与 免疫
单核细胞光镜和TEM
(5)淋巴细胞
数量:25%~30%
小淋巴细胞:6~8µm,胞质少,强嗜碱性, 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
中淋巴细胞:9~12µm,胞质 较多,含少 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较疏松,着色略浅
为2叶,胞质内充满 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粗大嗜酸性颗粒-溶酶体.
(组胺酶-分解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阳离子蛋白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s)
粗大嗜酸性颗
粒-溶酶体. 组胺酶-分解 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 -灭活白三烯 阳离子蛋白
嗜酸性粒C(EM)
(1)中性粒细胞
功能: ➢ 可做活跃的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 ➢ 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 ➢ 参与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反应 ➢ 在血液停留6~7小时,在结缔组织中存活1~4天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s)
(1)正常值:0.5~3%
(2)形态结构: 细胞呈球形, 核常
细胞的百分比值增高。
概念:
①溶血: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大量进 入细胞,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残留的膜称血影。 ②贫血:红细胞<3.0 X1012/L ,血红 蛋白<10g/100ml。
三、白细胞 (leukocytes, white blood cell, WBC)
在感染或其 他病理状态, 病变部位的 白细胞数量 会急剧增加。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嗜酸性粒C(L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致密结晶体
功能:
有趋化性和变形运动的能力. 分泌物*抑制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
趋化作用
释放颗 粒内物质
变形运动 减弱过敏反应
杀伤寄生虫
3.嗜碱性粒细胞
(1)正常值:0~1%,数量最少 (2)形态结构: 细胞呈球形。胞核分叶或S形 或不规则形。胞质内有嗜碱性 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血清 —血块
血细胞形态 数量比例和 血红蛋白含 量的测定称 为血象。
患病时,血象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 血象对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 十分重要。
组成— 血细胞+血浆(血浆蛋白和水)
血细胞 正常值
红细胞— 男— (4.0~5.5)X1012/L
女— (3.5~5.0) X1012/L (4.0~10) X109/L
3.特性:
运输氧、二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的结合力比和氧 大1000倍,故易引起CO 中毒) 红细胞膜有弹性和可塑性, 附于红细胞膜骨架,血影 蛋白、肌动蛋白;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4. 网织红细胞
(1)比例 :0.51.5%
(2)结构特点:煌焦油兰染色胞质内 有染成蓝色的细
网或颗粒,为残留的核糖体。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 胞。 (3)意义:贫血病人如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中网织红
单核细胞 (3%~8%)
(1)中性粒细胞
数量:50%~70%,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直径: 10~12µm 形态特征: •核杆状或分2~5叶
核左移:1~2叶核增多 核右移:4~5叶核增多
•胞质粉红色,有颗粒
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 粒
胞 质: 呈粉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 淡紫色嗜天青颗粒(溶酶体-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 淡红色特殊颗粒(溶菌酶、吞噬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