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在全区自上而下重视教育、教育内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今年我校又取得了优异成绩,再次蝉联全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这已是连续20多年获此殊荣。
是什么原因续写着实小的辉煌?是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市区教研部门的鼎力帮助,更是实小人走内涵发展的结果。
下面,我以“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题,从“教师自主发展、聚焦课堂改革、学生个性成长”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作一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搭建平台,激扬教师生命活力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根,我校以塑造“境界高远、专业精良、个性鲜明的反思型教师”为教师发展目标,通过精神引领、梯队建设、科研重塑三条途径,努力激扬教师生命活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突出班子成员的标杆作用。
我校提出“一二三四五六”六项指标。
“一个中心”,即为每一名师生的卓越发展创建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两项原则”,即尊重原则、服务原则;“三个在前”,即奉献在前、学习在前、思考在前;“四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协作意识、自主意识、效率意
识;落实“五力”,即学习力、思考力、合作力、执行力、创新力;深化“六个一”,即每天至少与一名教师谈心交流、每天至少发现一个工作亮点、每天至少听评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组教研、每周至少提出一条工作建议、每周至少创新开展一次工作。
为了更好地体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理念,学校提出“人人都是主人、个个参与决策”的口号,通过每周一次的民主问卷,每月一次的“我向学校进一言”,及时汇总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类问题,并做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营造出干群一心、同心同德发展学校的和谐氛围。
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人文关怀、严谨务实、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激活教师成长愿望。
我校通过“一二三四五”工程建设,努力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一”,即一个梯队,是指建立完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教师发展梯队。
“二”,即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
“三”,是指“三级教研文化”建设。
其一,成立课改骨干研究团队。
通过每周定时、定点、定主题的深度研讨,及时解决课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我们的一项创新工作是开设骨干教师讲坛,将每一位骨干教师推向前台的做法,提升了他们的科研素养,展示他们的个性风采。
其二,建立有效备
课制度。
教师个人备课推行“三次”备课制度,即个人解读、集体研讨、反思升华;落实有效集体备课四步流程,即明确主题—中心发言—碰撞交流—总结提升。
其三,建立及时教研制度。
听评课是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面向全体教师实行的“推门听课”、即时性研讨,成为我校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是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读书工程”“专家引领工程”四项工程的建设。
“五”,是指搭建“五个”成长平台。
一是搭建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理论提升;二是搭建互助的平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三是搭建研究的平台,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四是搭建实践的平台,促进教师业务成熟;五是搭建反思平台,促进教师理性思考。
行之有效的教师队伍管理,使教师得到长足进步。
一年来,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中,有2位同志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有12名同志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有3名教师在市优质课评活动比中获奖、有8名教师在区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奖;有3名教师在全省网络课程优秀课例征集评比活动中获奖。
有12名同志在市区两级教学研讨会上上公开课。
其中,青年骨干教师李翠侠参加了省级教学能手的评选,受到了专家和与会教师的好评。
本学年,我校共有三项省级课题和三项市级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结题并获
奖。
二、聚焦课改,绽放课堂生命活力
学校以“融汇百家、自成一家”为追求目标,大力开展课改工作。
我们将“主动探究,多维互动,和谐高效”作为课改核心理念,大力建设“自主、高效、生命”课堂。
在课改中我们坚持“三个相信”、“三个转变”,提倡“课堂三声”。
“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无限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质疑、展示自我的能力。
“三个转变”,即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向知能情感转变。
“课堂三声”,即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在反复研讨实践中,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五环节,即“创设情境-自主先学-合作探究-导思释疑-当堂训练”,我们提出,引入有活势、气氛要活跃、形式求活泼、探究有活力、结尾有活意的五项指标,并通过“学科教学模式解读”“师徒同上一节课”、中层领导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全员参与达标课等多层面课堂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理念与教师行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使课堂绽放出鲜亮的生命活力。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我们开始了对个性化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提出了“345”教学方略,即:尊重三大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学科教学规律;遵守
四项原则——情感启迪、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培养;突出五个要义——以学定教、自主质疑、多维互动、展示评价、反思提升。
开展了教学案例评选和个性化课堂教学展示,并对教师进行了个性化评价,为每位老师精心撰写了个性化评语。
个性化课堂展示之后,教师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个性化评语让教师激动着并努力着,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开始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三、张扬个性,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1.实现课程的有效管理
我校积极制定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坚定地执行山东省课程方案,通过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各个层次的督导,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并提出“四个控制”、“五留五不留”,“一个提倡”“一分钟侯课制”的课程管理办法。
“四个控制”即严格控制课程的开设、严格控制作息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控制课堂教学时间。
“五留五不留”,即:留探究性、活动性、开放性、实践性、调查性作业,不留机械性、过量性、随意性、抄袭性、惩罚性作业。
“一个提倡”即提倡人文化的激励评价。
2.德育重塑,走进心灵
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是我校课程建设中的重头戏。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突出“主题性、生活性、体验性”,通过“根植理念——主题行动——创建特色”体系的构建,逐步走出一
条充满任城实小特色的德育管理模式。
我们提出“进步就是成功,成功造就成功”的育人方针,努力营建“文明、自律、自信、成功”的德育氛围。
我们围绕“文明修身行动”开展了“导师制”“德育主题月”“家长开放周”“社校联合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的文明意识大幅度提升,而且感染到家庭和社区,并引起区、市新闻媒体的关注,成为宣传教育、宣传学校的一个窗口。
3.多元并进,张扬个性
活动课程社团化是我校艺体科技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我们将社团分为艺术类,如书法、绘画、合唱团、舞蹈队等;体育类:篮球、足球、跆拳道、健美操;科技类:电脑动画、航模;动手类:剪纸、泥塑、编织等。
社团化的课程让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又走向了一个新台阶。
本学年我校近60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在山东省乒乓球俱乐部比赛中,我校获女子甲组团体第三名、男子丙组团体第二名、男子甲组团体第一名、女子甲组团体第三名;全国“红双喜娃娃杯”少儿乒乓球比赛获女子乙组团体第二名。
2011年4月和5月,我校合唱队在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和科普文艺作品汇演活动中,表现抢眼,赢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一年来,我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的成果令人鼓舞和骄傲,我们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家长
的一致好评。
我校先后荣获“任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任城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任城区先进基层党支部”、“市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传统体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的三大“质量观”。
突出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校本教研的核心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安全工作的优先地位和办特色教育的战略地位。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全局,狠抓常规管理不动摇,狠抓质量的提高不动摇,狠抓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学校安全管理不动摇。
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实小教育新跨越,再创任城实小教育新辉煌!
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任城区实验小学
二〇一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