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的应用及护理(1)
操作流程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温水冲管 推注鼻饲液 温水冲管 固定,舒适卧位 整理用物,记录
注意事项及护理
长期鼻饲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根据胃管种类不 同适时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 每月更换一次,最长不超过42天。 通过鼻饲管给药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灌注的食物过冷,过热,均可引起腹泻或其他的胃肠 疾病,因此灌注前应进行测试。 在灌注前注意食物,餐具和灌注时的卫生,膳食应新 鲜配置;
鼻饲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返流-误吸 1.鼻饲前: 回抽胃内容物确定胃管在胃内及 检查胃内残留物有多少。 2.鼻饲时: 抬高床头30-45度角。 3.鼻饲后: 保持半卧位0.5-1小时或斜坡右 侧卧位; 4.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
鼻饲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便秘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 上鼻饲牛奶等少纤维食物, 造成便秘。 需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增加含纤维素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适应症
• • • 不能由口进食者: 如昏迷、脑血管疾病造成吞咽困难 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的患者; 不能张口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 早产儿 病情危重的患者 拒绝进食的患者
鼻饲液
医用肠内营养液 瑞代 能全力 百普力 自制肠内营养液 米汤 牛奶 藕粉等 药品等
方法:两种
滴注法 注射法
鼻饲的应用及护理
高服 刘丹丹
鼻饲概念:
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胃管灌注流质食物、 药物及水分的方法 。
相关知识
胃管插入深度:小儿14-16cm,成人4555cm,相当于病人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 检查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用注射器抽出胃液。 将胃管末端浸入水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 气体逸出,说明误入气管。 用注射器快速从胃管内注入10ml空气,同 时,将听诊器置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胃管脱出
1.告知患者及家属胃管的重要性,增加医从 性 2.固定安全,有效, 3.定时巡视检查 4.讲解防止胃管脱出的相关知识 5.对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6.移动患者前、后固定好鼻饲管。
鼻饲的温度和速度
营养液的温度38-40℃,目前主张45 ℃ 左 右。 滴注法,一般第1天滴入500ml,在第2-3 天内逐步过度到1000-1500ml为宜,不足 的水分、能量由静脉补充。第 1天开始以30 ml/h速度 滴入以后逐渐增加到 40 ml/h, 第2- 3天以50- 60 ml/h速度均匀滴入,第 4天改为间歇喂养 。
注射法
每次灌注前必须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灌注食 物 患者对鼻饲有一适应过程,开始时膳食宜少量, 清淡,中午食量稍高于早,晚,每日5~6 次. 每次灌食量不超过200ml,鼻饲后根据病情给予 半卧、低坡卧位或右侧卧位半小时左右 每次鼻饲前后用10~20ML的温水或者盐 水冲洗鼻饲管腔。
合理安排鼻饲时间
给患者鼻饲前,进行彻底吸痰 鼻饲后1h内尽量不要吸痰,如必须吸痰 时应予注意. 雾化吸入、叩背、体疗、翻身做皮肤护 理等,均须在鼻饲前完成,鼻饲后1h内 不要搬动病人,不可翻身、叩背、做体 疗,2h内不可做头低脚高位体位引流, 以免食物反流和误吸。
鼻饲采取的体位
鼻饲时: 抬高床头30-45度角。 鼻饲后: 保持半卧位0.5-1小时或斜坡右侧卧 位
注意事项及护理
给躁动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防止将胃管拔 出. 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并注意与奶液分开,以 防凝块 注意膳食的调节,如排便次数多,大便酸臭 可能是进入过多的糖所致,大便稀臭,呈碱 性反映,表示蛋白消化不良。
鼻饲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呕吐 胃内残留
返流-误吸 便秘 腹泻
鼻饲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腹泻
出现腹泻,原因多为消化不良,其次是灌 注器具被污染。所以应注意:①鼻饲前要给试 验餐液20~30 ml,待胃肠功能适应后再给予 正常的鼻饲液。②每次的鼻饲量不得超过200 ml,做到少量多餐。③鼻饲液必须现配现用, 一切容器要经过消毒处理。
鼻饲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胃管脱出
鼻饲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呕吐
1.喂养前: 翻身、拍背、吸痰、清理呼吸道。 2.喂养中: 如果出现呕吐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停 止鼻饲,进行气道清理,防止误吸的发生。 3.喂养后: 根据病情给予合适体位(低坡卧位或侧卧)
鼻饲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胃内残留 1.评估胃内残留液 a.胃内容物小于100ml继续鼻饲但减慢速度; b.胃内容物在100-150ml之间,延缓或停止鼻 饲。 2.喂养时一定要保证抬高床头30-45度角; 3.持续泵入者每4小时回抽胃内容物, 4.定时鼻饲者喂前抽吸胃内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