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辅导讲义)

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辅导讲义)

第十七章心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第一节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情绪支持,耐心讲解各种治疗护理要点。

3.准确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

4.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遵医嘱给氧,半卧位。

5.注意病室内温度,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预防感冒,有吸烟史者劝其戒烟。

6.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安排相应的膳食如高血压饮食、糖尿病饮食、低盐饮食,一般为普食。

7.及时留取各项化验标本。

8.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维持出入量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9.术后放入监护病房,由专人护理,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物品。

第二节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护理常规一、心脏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盐饮食,改善营养。

多吃蔬菜、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4.做好卫生宣教;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大致过程,各种管道的作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与方法,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

介绍术后监护的配合,解除其恐惧心理。

5.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及练习床上大小便。

6.避免剧烈活动,适当休息,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7.术前1~2周根据病情吸氧。

8.根据病情、血钾指标给予静脉输注极化液,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9.术前5天停用阿司匹林、双密达莫或华法林类药物,术前3天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及利尿药。

10.术前1天晚灌肠,成人术前8~12小时,婴幼儿术前4~6小时禁饮食11.备好监护室内一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物品。

(二)术后护理1.按外科术后及全麻后护理常规。

2.患者术后循环稳定,给予半卧位。

3.鼓励进食易消化、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

4.循环系统监护:①术后48~72小时连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动脉压、每15~30分钟l 次;②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l次;③观察口唇颜色,颈静脉怒张,肢体皮温等。

5.呼吸系统监护:①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24~48小时,注意气管插管的深度,听诊双肺呼吸者,观察胸廓运动及自主呼吸情况;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③患者清醒脱机拔管后协助、鼓励患者咳嗽排痰,进行体疗,给予雾化吸入;④气管切开后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6.中枢神经系统监护:注意患者的意识情况,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观察定向力,四肢活动情况,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的征象。

7.肾功能监护:术后1~2天内,测量每小时尿量,观察尿颜色、比重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8.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参考血压、脉搏和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增加心脏负担或引起肺水肿,监测血钾浓度,维持血钾4~5.5mmol/L为宜。

9.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1次,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10.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并观察其颜色、性状,每小时大于100ml 连续3小时或突然增多、减少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1.加强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护理,酌情积极治疗处理,防止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

12.加强基础护理。

13.做好术后用药指导和健康指导。

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1.患者取半卧位,给予低流量氧气吸人。

2观察有无气体排出和长管中的水柱波动,定期挤压引流管,鼓励咳嗽,深呼吸及变换体位。

3.维持引流系统密封: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2~3cm,引流管周围要用凡士林纱布包盖严密。

搬动患者或更换水封瓶时应先夹闭胸管防止空气进入。

如水封瓶损坏或引流管连接处脱落,应立即夹住胸管,另接一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子。

4.观察记录胸腔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及气体排出情况。

5.预防感染: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立即更换。

6.患者下床活动时,须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引流瓶的位置应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下60~lOOcm 处;叮嘱患者切勿使引流瓶和连接管高出胸壁引流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逆流迸胸腔。

儿童患者尤须注意。

7.定时听诊,了解肺部呼吸音和肺膨胀情况。

8.拔管: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12小时内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患者无呼吸困难,经胸片示肺完全复张,即可拔管。

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有否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要检查引流口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2天应更换敷料。

三、体外循环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心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思想顾虑和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3、术前防止受凉,适当限制活动。

4、术前一天量身高体重.5、术前一日中午给服轻泻剂,下午给半流饮食,送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便.6、术前晚督促病人及时休息,并服镇静药,必要时灌肠。

(二)术后护理1、按心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置监护病房加强护理。

立即连接好呼吸机、心电监测仪、动脉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左心房监测;连接好导尿管、胃管、起搏导线和肛温电极等,保持各种监测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3、调整病人体位,约束四肢至病人清醒,能合作者可解除约束。

4、向麻醉医生和术者了解术中情况,如有无意外,如何处理,术中出入量(含胶体和晶体)、输血量、尿量、电解质平衡、血气分析和肝素中和情况等,目前特殊用药的用法和用量。

5、监测体温、根据需要保温或降温。

6、有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者,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护理。

7、对血压、心律、心率、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有异常情况者及时报告医生。

8、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无恶心呕吐者,可分次小量饮水;术后24小时,无腹胀、肠鸣恢复可进流质饮食,逐渐增加进食量和更改品种。

9、病人病情稳定后,可转普通病房。

应做好交接班工作,并继续加强巡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各项术后护理工作。

四、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1.肺动脉压监测:根据肺动脉压力指导治疗,维持肺动脉平均压在20—30mmhg。

2.呼吸管理:恢复和维护肺功能,防止肺部并发症是肺高压术后病人恢复的关键。

术后必须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重度PH病人吸入氧浓度应设为100%,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大于72小时,设定合适的PEEP值,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度PH患者吸痰前应给予镇静剂,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有无缺氧及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吸痰前后要吸纯氧,适度的过度通气。

持续监测肺顺应性和肺阻力的变化并准确记录,以了解肺功能的变化。

拔除气管插管后要保证充分给氧,加强胸部体疗,避免强行气管内吸痰,以免造成严重缺氧。

3.维持适当的心排血量,正确的评价肺循环状态,及时应用减少心脏后负荷和改善左心做功的药物,如米力农、硝普钠、硝甘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改善肺部循环。

4.有效镇静:有效镇静可以降低病人的应激性,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病人躁动,耗氧量上升,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因此应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物。

5.NO气体的吸入。

第三节心血管外科专科用药护理常规一、极化液使用常规1.根据病情、血钾指标给予静脉输注极化液。

2.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lOml、普通胰岛素6~8个单位,静脉输入,每日1次,连续5~7天,以利于细胞内补钾、细胞内糖原合成为心肌提供能量。

3.使用期间定时复查电解质,正确采集血标本,禁止从静脉输液处抽血。

4.输液速度宜慢,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5.配制药物时胰岛素应在使用时再加入。

二、强心苷(地高辛、西地兰)使用护理常规1.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遗忘、漏服,也不可任意加减药量或擅自停药,更不可因漏服而加倍补服。

2.每次给药前,应先测量心率,如成人每分钟少于60次,小儿每分钟少于70次,应停药,并报告医生酌情复查心电图。

3.给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视力模糊、“黄视”或“绿视”.及血压改变、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停药,并给予利尿药和心电监护。

4.为避免洋地黄中毒应注意维持血钾浓度,控制钠摄入量,定期复查血电解质。

5.静脉给药时,必须以5%~2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不可直接推注,以免引起血管刺激反应,每次注射时间至少应在5分以上,还应注意不要漏出血管。

6.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尤其不得与钙盐注射剂合用。

三、抗凝药(华法林)使用护理常规:1.给药前应遵医嘱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以确定用药剂量,通常维持在正常值的1.5~2倍(18~25s)活动度在30%~40%左右,并定时复查以达到剂量的精确及个体化,如需拔牙或接受其他手术,应在手术前暂停药2天,以防出血。

2.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须终生不间断抗凝治疗,嘱患者不可擅自停药或任意加减药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用药期间应告之患者注意观察有无鼻腔牙龈出血、血尿、腹痛、皮肤青紫瘀斑、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复诊调整药量或停药。

4.及时发现心力衰竭、脑血管或四肢血管栓塞症状,心瓣膜音异常等抗凝药不足现象。

5.告之患者影响化验结果及体内抗凝药效力的诸多因素,如药物、食物等。

第四节心血管外科常见并发症护理常规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护理常规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30~60分钟监测l次,监测心电图、血气、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2.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面色、口唇颜色、肢体皮温等,及时发现低心排早期征象。

3.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l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4.遵医嘱补足血容量,注意单位时间内容量和滴速,保证24小时匀速滴人。

5.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

6.遵医嘱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利尿药。

7.鼓励患者多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二、心包压塞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60分钟监测l次。

2.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打折、脱出,保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每l5~30分钟l次。

3.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准确测量引流量,注意有无血凝块及引流不畅或先前持续较多的引流突然停止或减少现象。

4.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l次,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现象。

5.遵医嘱使用止血药。

6.准确记录尿量,观察患者神志变化。

7.协助床旁拍片。

8.床旁备紧急开胸包,必要时配合紧急开胸。

第五节血、气胸一、血胸、气胸护理常规1.按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咳嗽,促使肺复张。

3.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如有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应立即抢救。

5.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6.根据情况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