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2023年天津】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回答下题。

水乡寻梦申琳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

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

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

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

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

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

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

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

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月光如水。

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

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

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

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

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

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4.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

【2023年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

战马魂蒙福森(1)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乱,途经龚州,其渡江之处名“将军古渡”,久负盛名。

虽历经千年,至今古韵犹存。

(2)历代文人墨客在将军古渡留下了不少诗作,摘录一二佳句:“汉将征边地,威名重伏波。

”“试看将军滩上水,犹留豪气击鸣鼓。

”(3)古渡不远,有一处空旷开阔的草坪,马援曾在此操练士兵。

遥想当日,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声震四野。

(4)草坪中有一处泥潭,深可及腹,宽数丈,野草覆盖,人所不知。

(5)马援坐骑名火龙驹,皇帝亲赠,多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

(6)那日,早操练毕,马援下马,解鞍卸甲,任由火龙驹在草地上吃草。

(7)忽闻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马援大惊。

(8)火龙驹拼命挣扎,可泥潭像一个囚笼,牢牢地困住了火龙驹。

(9)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大地如炙。

很快,火龙驹耗去了力气,浑身汗津津的,疲惫不堪。

(10)马援想尽了办法,依然无法把火龙驹救出来。

(11)从黄昏到傍晚,从傍晚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马援一夜不眠,坐在泥潭边,默默地陪伴着火龙驹,眼看着心爱的坐骑慢慢耗尽了力气,却一筹莫展。

(12)燃烧的篝火,映红了马援的脸庞。

他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风沙,古道,草原,砂砾……火龙驹驰骋沙场,迅疾如风;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沙场:殷红的血,染红了火龙驹的躯休。

那血,有马援的,有火龙驹的,有敌人的。

(13)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绿野平畴,疏林野树,江水苍茫,江中一叶轻舟,随波逐流,与往日并无二致。

(14)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

(15)马援老泪纵横。

(16)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17)马援心如刀割。

(18)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

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

”(19)“请问何法?”马援紧紧地抓住老人的手,心急如焚地说。

(20)老人说:“此法未必有用,但到了此刻,不妨一试。

”(21)马援依老人之法,将所有战马云集于草地上。

老人头裹红布,腰系红绸,手执长鞭,牵住其中一匹,跨身一跃而上。

“嗷呜——”一声高喊,手起鞭落,抽打坐骑。

(22)坐骑奔跑起来了。

(23)其他战马也跟着奔跑起来。

(24)老人挥舞长鞭,驱马绕着泥潭一圈儿一圈儿地奔跑。

(25)马群绕着圈儿奔跑,越跑越快。

(26)一时间,群马嘶鸣,响遏行云。

马蹄翻飞,泥土飞溅,马蹄声急,声震四野。

马群越跑越快,越跑越急,风驰电掣,气势如虹。

像一股激流,如暴雨,如闪电,如飞沙,如走石,如飓风,如海啸,如天崩,如地裂……(27)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

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

“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

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28)哪怕每次跃起,挪移只有一点点,但它依然顽强不屈,绝不放弃。

(29)马群依然在奔跑。

(30)火龙驹在跃起,沉下,跃起,沉下……(31)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

(32)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

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咴——”一声长啸,穿云裂帛,声震荒野。

(33)此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红彤彤的,远处的田野、山峦、树木、村落、河流,殷红一片。

(34)“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

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

十万弓弩,欲遮天幕,百万同袍,不知归路……”军营里,歌声忽起,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35)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

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10期,有删改)5.读小说要读故事。

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概述故事。

6.读小说要关注“虚构中的真实”。

小说中的细节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本文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任找一例简要分析。

7.读小说要体味有意味的形式。

文中画框线的四个句子独立成段,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其表达效果有何差异?8.读小说要领悟主题的丰富性。

试归纳小说的三个主题。

9.读小说要细品结尾。

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应该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2023年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地图侯发山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

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

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

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

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爷爷被三只饿狼盯上了。

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

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

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

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与之结为伉俪。

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

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

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

是不是搞错了?”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

“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

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

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

”“中。

”爷爷爽快地答应了。

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