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优秀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平行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教学突破点】: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教法、学法设计】:合作探究式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识1、请一位同学叙述上一节所学的知识。

2、如图3所示,△AOC≌△BOD,∠A和∠B,•∠C•和∠D•是对应角,•那
么对应边CO=____,AO=_____,
AC=______,对应角∠COA=______.
3、你是如何来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通过旧知识
的回顾,让学
生对三角形全
等认识更清
楚。

提出问题,
让学生尝试找
出三角形全等
的方法。

三、巩固
新知识体验成功
(图1)
1、如图1,AB=DE,BC=EF,AC=DF,证明△ABC≌△DEF
2、如下图,AC=EF,BC=DE,AD=BF,证明△ABC≌△FDE(提示:AD+BD=BF+BD)
先让学生独
立思考,然后
发挥小组长的
优势,让成绩
好的学生帮助
基础弱的学
生,大手拉小
手,共同进步,
教师要适当表
扬负责任的小
组长和个别小
组,当然证明
的格式要强
调。

四、回顾所学知识
师生共同小结
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

即: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当的补充、概括,以本节知识目
标的要求进行把关,确保基础知识的当堂落实。

采取师生互动
的形式完成。

五布置作业1、课本15页第1、2题
2、对自己上课掌握知识情况自我评价
掌握()一般()有进步()听不懂()
课后练习:
1、如图1,在△ABC中,AD=ED,AB=EB,BD是△ABD和△EBD的边,∠A=80°,则(1)依据
边边边 可判断图中的 △ABD ≌ △EBD ;(2)这时,∠BED= 80° 。

2、如图2,AB=DB ,BC=BE ,要使△AEB ≌△DCB ,则需增加的条件是( C )。

(A )AB=BC (B )AC=CD (C )AE=DC (D )AE=AC 3、如图3,直角三角形ABC 沿直角边BC 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D )。

(A )△AB C ≌△DEF (B )∠DEF =90° (C )A C=DF (D )EC=CF
4、如图4,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测得DE=DF ,EH=FH ,求证:△DEH ≌△DFH 。

(由DE=DF ,EH=FH ,DH=DH 得△DEH ≌△DFH )
5、如图5,AB=DF ,AC=DE ,BE=CF ,BC 与EF 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ABC ≌△DFE ,理由是:AB=D ,AC=DE ,BC=FE )
6、如图6,在五边形ABCDE 中,AB=AE ,BC=ED ,AC=AD ,求证:∠B=∠E 。

(由AB=AE ,BC=ED ,AC=AD 得△ABC ≌△AED ,所以∠B=∠E )
6、如图7,已知AB=DC ,AF=DE ,BE=CF ,B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
上,求证:AB ∥CD 。

证明:∵BE=CF ∴BF=CE
又∵AB=DC AF=DE
∴△ABF ≌△DCE ∴∠B=∠C
∴AB ∥CD 7、如图8,已知AD=BC ,AB=CD ,试说明:∠B=∠D 。

证明:连结AC
∵AD=BC AB=CD AC=AC ∴△ABC ≌△CDA ∴∠B=∠D
9、已知:如图,AD=BC ,AB=DC ,求证:∠A=∠C
C
B E D
A 图1 C
B A D E 图2
C D F E B A
图3 H F D
E 图4 图5 D C E B A 图6 C D
E
F B
A 图7 C B
A D
证明:连结BD
∵AD=BC AB=CD BD=BD
∴△ABD≌△CDB
∴∠A=∠C
图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