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运河的开通微课教案

大运河的开通微课教案

《大运河的开通》微课教案
香河县第五中学王清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方法
以问题和地图为中心组织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难点:隋朝大运河能够开通的条件以及对大运河的评价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运河图片,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图片进行比较,突出大运河的地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讨论问题: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凿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利用多媒体演示大运河的四段,并向学生们指出记忆大运河的一个数学式:2+3+4+5=1,并说明它的含义,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加强记忆。

3、多媒体展示大运河图和两则史料并提问: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⑴隋朝前期经济繁荣,为开河提供了经济实力
⑵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
⑶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那么,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多媒体展示两则史料,说明两位诗人对它有不同的看法)
5、讨论:怎样评价大运河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对大运河的评价,我们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大运河的开通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超过了当时国家和人民的承受力,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南北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最后,教师向学生倡导并结束本课:大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让我们今后更好的保护它,让它继续造福于人类吧!
教学反思
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形象、生动,效果较好;用数字式的形式来概括大运河,便于记忆。

不足:地图、诗歌引用较多,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有欠缺,应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诗歌、材料可以借鉴语文的教学,指导学生理解。

加强对材料的分析,解析教师只做适当引导,由学生分析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