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益讲座ppt课件
认同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1.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发展是连续的 ★发展是有顺序的 ★发展是不平衡的 ★发展是有差异的 ★发展存在关键期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 • • • • • • 0-1岁 信任对怀疑 1-3岁 自主对羞怯 3-7岁 主动感对内疚 7-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12-18岁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8-25岁 友爱亲密对孤独 25-60岁 繁殖对停滞 60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学校教育 1.法定意志 2.理想抽象的 1.单功能 2.可控 1.人为关系 2.单一身份 3.可选择 4.短暂关系
1.专职 2.专业 3.有监控 1.计划、科学 2.系统文化知识 1.群体 2.主渠道
1.自定意原 2.现实具体的 1.多功能 2.不可控 1.自然关系 2.双重身份 3.无选择 4.长久关系
2.教育改革,家庭教育面临新挑战 目标 合格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命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组织 课堂学科——跨学科结构 特征 集体化、标准化——个别化、个性化 教育 途径 讲授、读书为主——实践性、创造性
健康
心理
资源
自我管理
情绪 时间
生命Leabharlann 自己环境善待他人 机会
3.少年儿童发展呈现新特点 • 发展日趋个性、多样 • 思想活跃、崇尚自我、价值多元 • 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 • 寄托期望大,生存压力大
2.科学的认同观念 •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 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 可以改变的 • 父母的教养方式要与孩子的相匹配特点
3.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
婴儿期与儿童早期(0-6岁)的发展任务(9项)
• • • • • • • • •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食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性别和有关性别的行为和礼节; 获得稳定的肌肉运动; 形成对社会和身体的简单概念; 对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产生感情联系; 学习判断是非并发展良知。
引导和管教孩子 教育孩子的基本方式
• 因势施教 • 因材施教 • 因性施教
突破家庭教育误区
• • • • • • 过分期望 过分替代 过分保护 过分隔膜 过分放纵 理智对待流行观点
引导孩子建立人生支撑
• 物质支撑:学习能力 职业能力 • 精神支撑:坚定信仰 完善人格 • 社会支撑:制度规则 沟通与合作
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王力青
• 管理学硕士 •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 家庭教育指导师北京 培训基地负责人 • 研究方向:快乐家庭 建设方略、亲子沟通、 行为习惯培养等
家庭建设的 关键词 ?
快乐
• 快乐是一种能力(内在) • 快乐是一种能量(外在)
家庭教育
培养目标 教育环境 教育者与受教 教育者的关系 教育者的水平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教育过程
1.兼职 2.非专业 3.无监控 1.无计划、随意 2.思想行为的社会化 1.个体 2.多渠道
1.连续 2.终身
1.断续 2.阶段
快乐的源泉
去除非快乐因子的途径
• • • • 了解孩子 认同孩子 引导和管教孩子 欣赏和陪伴孩子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当代儿童教育环境
1.时代变迁,儿童发展面临新背景 社会意识的多元化——选择 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精神家园 传播方式——自律 权威社会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新格 局——公民素养
欣赏和陪伴孩子 教育孩子的情感源泉
• 建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 讲究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 传承家庭文化
• 我的博客:新浪:鸿猷杏坛 /s/profile _2470142895.html
• 我的邮箱: hongyouwlq@
儿童期(6-12岁)的发展任务(9项)
• • • • • • • • • 学习普通游戏中所需的身体技能; 对自己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物形成全面的看法; 与同龄伙伴处好关系; 学做适当的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 学习文化和数字; 掌握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概念; 发展道德和价值观念; 获取个人独立; 对社会集团和社会制度形成个人看法。
青少年(12-21岁)的发展任务(10项)
• • • • • • • • • 学习普通游戏中所需的身体技能; 对自己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物形成全面的看法; 与同龄伙伴处好关系; 学做适当的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 学习文化和数字; 掌握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概念; 发展道德和价值观念; 获取个人独立; 对社会集团和社会制度形成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