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二、简答题
第二章知觉
1、特征说与原型说的区别和联系
特征说所强调的特征,不管它在长时记忆中的编码形成是怎样的,其地位和作用看起来类似模板说中的模版。

Anderson(1980)指出,这种特征似可看作微型模板。

特征是一种局部的部件模板。

特征说不同于模板说,特征说具有一定的优点:
A、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就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它细节,避开
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B、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模式中,必然要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

C、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
进行识别,这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2、模式识别的一般特征分析模型
他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也即抽取刺激有关的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在一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取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这就是一般特征分析模型。

3、“鬼城”模型
这个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

第一个层次是由“印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

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

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负责一个模式,它们都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特征时,他们就会喊叫,发现得越多,喊叫声也越大。

最后“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

第三章注意
4、中枢能量理论
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源或资源,用这种能源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称为中枢能量理论。

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受制于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个人的长期倾向也起作用。

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

中枢能量理论可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两个作业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映选择模型的对立。

但该理论所主张的资源分配是着眼于过程的整体的,没有深入到过程的内部,而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却是着眼于过程内部的加工的阶段的。

尽管中枢能量理论能在某种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但却不能抹掉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的可能性。

第四章记忆结构
5、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
对于系列位置效应,主张两种记忆说的人给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以新的解释。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不是一个单一的曲线,而可分为两部分,反映着两种记忆。

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曲线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合组成另一部分,它反映着长时记忆。

结尾部分的记忆成绩之所好,是因为这些项目正保持在短时记忆中(近因效应所涉及的系列刺激结尾部分的项目数正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吻合)。

对于首因效应,两种记忆说认为系列起始部分比中间部分保持较长时间,可以得到较多的复述,因而比中间的部分回忆成绩好。

第七章表象
6、Metzler有关心理旋转连续性的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两个图像不是同时呈现的,而是先呈现其中一个(刺激甲),要求被试按照规定的方向(顺时针的或逆时针的)对甲的表象进行旋转,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呈现另一个图形(刺激乙),让被试作出两图形“相同”或“不同”的判断。

实验的关键在于刺激乙在什么时候呈现,Metzler在实验中使刺激乙的延缓时间等于两个有一定方位差的图形同时呈现所需要的心理旋转时间。

由于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要将刺激甲的表象旋转多少度,所以反应时的相对恒定,证明被试不是从一个角度跳到另一个角度,而是进行了经过许多中间角度的旋转。

尽管这不是严
格的数学意义上证明心理旋转的连续性(因为连续的旋转必须扫过所有可能的中间角度),但心理旋转确实扫过一些中间角度,也许从心理现象的角度上可以相对的将心理旋转看成是连续的。

第十一章语言
7、Anderson针对言语产出而提出的三阶段模型
它包含三阶段:
A、构造阶段:依照目的来确定要表达的意思;
B、转换阶段:应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形式;
C、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消息说出或写出来。

这个三阶段模型实际上可以概括那些划分更多阶段的模型。

确定要表达的思想构造阶段
将思想换成语言形式转换阶段
将语言形式消息表达执行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