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阶段 特征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
成就与失误 并存
阶级斗争为纲
主要 事件
国防 建设
外交 成就
民族 团结 民主 法治 科技 文化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1952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抗
美援朝;土地改革
1953-1956底
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一五 计划;三大改造
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的地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原来享有的种种特权被取消……从国内 社会生活看,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了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 建立,使已解放的广大地区实现前所未有的统一。国家成为统一的整体,在全国范围内可 以通盘筹划,可以一直贯彻到基层,密切协作,一致行动。
1972
尼克松访华,双方 正式签署中美《联 合公报》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典型试题
下图梳理了新中国以来围绕农民土地问题进行的四次调整。①和②应填写的 是
A.大跃进运动 解放生产力 放生产力 C.土地改革 束缚生产力 束缚生产力
B. 土地改革 解 D. 大跃进运动
典型试题
【2019通州一模】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A.50年代的外交成就 B.70年代的外交新突破 C.取得的科技新成就 D.外交状况陷入困境
经济
任务:以不同时
土地改革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 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 条件;巩固了人民政权。
期中国共产党的土 地政策为主题,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行自我总结复习。
阅读两段材料,概括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推测朝鲜战争胜利的历 史意义。
“如果让美军摆在国鸭家绿安江全岸难和以台保湾障,它要发动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借 口。如果让美国占新领生了政朝权鲜受半到岛威,胁将来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
1953—1956:三大改造
时间 方法
领域 农业 手工业
1953—1956 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原则与方式 自愿互利
赎买政策
结果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 会主义改造。
1.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 义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1
目录 2
CONTENTS
3
4
时间坐标梳理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01 时间坐标梳理
时间坐标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社会主义建
主义的过渡时期
设探索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49 1952底 1956底
1966
1976 1978
今天
新中国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文革 成立 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 开始
农民成了新型农村基层政权的主人,他们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广大农民更加热爱中国
共产党,更加拥护人民巩政固府了,新工生农政联权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因此得到了巩固。如仅华
东区1951年就有30多万农民积极分子加入青年团,参加民兵的有550多万人。
……
1950-195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粮解食放总农产村量生增产长力6.8%,棉花总产年均增长17%, 以粮食为例,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35农公业斤提生高产到迅1速95恢5年复的和14发25展公斤提高37.7%,年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D.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04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 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 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 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文革 十一届三 结束 中全会
三年经济 经济建 十年 恢复时期 设时期 建设
十年 文革
任务:请同学们在这个时
间轴上标出相应年份的历史大 事件,并用准确的历史语言描 述每一时期的主要历史特征。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1952底
1953-1956底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
1956-1966
1966-1976
均递增5.5%。 ——牛荣雁《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积极探索》
对下列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0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 义。
成立海军、空军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万隆会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
1956-1966
1966-1976
八大召开;大 跃进;人民公 社化;
文化大革命
组建第二炮兵 部队
恢复联合国合法 席位;尼克松访 华;中日建交
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 )
制定宪法
国家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选举领导人 毛泽东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填写选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广西壮族自 治区1958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颗氢弹爆炸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模范人物
任务:看 “铁人”
图说话,说 出图中的主 要人物与事
不怕困难、 艰苦创业
迹。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热爱人民、 鞠躬尽瘁
助人为乐、 爱国爱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

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
成为处理国与
主 的
五项原则

国之间的基本 准则
——思摘考编:自依金据冲材及料:,《结二合十所世学纪,中概国括史新纲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国家 成为统一的整体。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开创了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军事
抗美援朝
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 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 地位
平 外
万隆会议
开创了我国外

周恩来
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 得良好的 外部环境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查阅课本第85页——87页,请用时间轴的方式,自主完成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 发展。
日本首相田中角 荣访华,中日两 国正式建交
1971.7 1971.10
基辛格 26届联大恢复
秘密访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
国际 ①民族民主运动高涨;②社会主义力量 ①新科技革命;②美欧日快速
形势 增强;③ 冷战;④新科技革命;
发展;③美苏争霸;
国内 形势
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经济尚未恢复
政权稳固,经济恢 复,但私有制阻碍 经济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阶段 巩固政权,恢复经 进行经济建设 任务 济
发展社会生产力,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 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 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 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任务:阅读课本20页《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将一五计划成 就按照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进行分类。
原子弹爆炸;
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杂交水稻;青蒿素
02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筹建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准备
194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
统一
开国大典
解放西藏
共同纲领 政党制度
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主大
义建规模
设开
的 社
始会
高充
人大 民公社跃进
实 提
固调整 巩
阶级斗争为纲
1956 1958 1959 1961
1965 1966
国中 内共
议中 提共
主八 出八
要大 矛分
总大 路二
盾析 线 次 会
困国 难民 时期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
打。”
——彭德怀在政治局会上的发言1950.10.4
“中国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领土以后,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胁的 环境下来恢复和发和展国平自家的己建国的设际工需环业要境和文化教育工作。…不能听任帝国 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在新政协国庆大会发言1950.9.30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典型试题
【怀柔一模】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 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D.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