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整合营销案例分析

企业整合营销案例分析

企业整合营销案例分析
三个案例告诉你营销怎么玩
开春的寒流不时掠过街角那位衣衫褴褛的失明老人的身体。

老人面前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

路人行色匆匆,皆无动
于衷,无人施舍一点给这位可怜的老人。

英国诗人拜伦经过,看到
这一幕,他轻轻蹲下,用粉笔在牌子上添了一句话:“春天来了,
我却看不见她。

”诗人离去后,奇迹出现了,人们纷纷把钱施舍给
这位老人,让老人十分惊讶。

“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

”这句话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让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孟子·告子上》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看见他人痛苦,就像自己受苦,同情心驱使我们去帮助别人。

古时候,人们防范灾
难的能力低下,在巨大的灾难与痛苦面前,人们经常产生畏惧与绝
望的情绪,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同舟共济、相互关心,分担别人的
痛苦和不幸,帮助别人渡过难关。

这样,同情就逐渐发展成为人类
的一种内在美德。

同情的生理基础——催产素
如果企业的营销活动能使人们的大脑释放催产素,人们就会觉得品牌或产品比较可信,从而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悲情营销案例集
案例一:加多宝的“对不起”体
眼见大势已去,加多宝的营销团队该怎么做呢?
2013年2月4日14时,加多宝官方微博开始“泪流满面”,连
发4条哭诉微博,以“对不起”体表明自己的立场。

每张“对不起”图片上都有一句话,每幅图片中都有一个哭泣的小宝宝。

对不起!是我们太笨,用了17年的时间才把中国的凉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乐的品牌。

对不起!是我们无能,卖凉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对不起!是我们出身草根,彻彻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对不起!是我们太自私,连续6年全国销量领先,没有帮助竞争
队友修建工厂、完善渠道、快速成长……
加多宝的这4幅“对不起”图片,调侃对手,正话反说,表面上是道歉、自嘲,实际上是喊冤、抗议,这种向公众示弱,向对手示强,笑着自揭伤疤示人的风度,立刻博得了大众的同情。

不到2小时,“对不起”迅速成为“刷屏王”,被转发4万多次,获得评论
1万多条。

加多宝推出“对不起”体后,广药推出了“没关系篇”,可口可乐推出了“都怪我篇”,百事可乐推出了“别闹了篇”,网友推出
了“无所谓篇”等,热闹非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微信收费”事件
微信要吸引用户,就需要具有市场热度,让大众持续关注、不断谈论。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制造一个“微信收费”的话题,就
会有很多人反对,就会议论纷纷、热热闹闹,就有媒体免费传播,
必定能吸引大众的关注。

2013年年初,腾讯制造的“微信收费”话题,似乎“地球人都
知道了”。

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论坛等场合,到处都是关
于微信要收费的传言和讨论,很多人都在痛斥通信运营商,力挺微信,运营商成为众矢之的,而腾讯则从昔日互联网行业的“公敌”
变成了需要同情和保护的弱者。

事实上,从没有哪家通信运营商说过要对微信收费,只是腾讯自己“担心”运营商要收费。

用户已经向运营商交了移动数据流量费,运营商绝对不可能再向用户收取“微信费”;即使收费,也是由运营
商向腾讯收取,或者由腾讯向用户收取。

但是,腾讯就是不说明
“到底是谁要收费”和“是否要向用户收费”。

腾讯高管表示:
“微信作为基础服务,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因为用户已经在流量
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

”其实,这种说法可能会误导大众,让人觉
得腾讯不想收费,有人逼着腾讯向用户二次收费。

这样一来,公众
的认知变成:运营商要收用户的钱,大家要团结起来,与运营商大
干一场,阻止运营商收费。

案例三:蒙牛向对手“示弱”
1999年,牛根生创立了蒙牛。

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
牌是伊利,蒙牛名不见经传。

要想提高蒙牛的知名度,只能出奇制胜。

蒙牛把标杆定为伊利,打出“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口号,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蒙牛,产生“蒙牛似乎也很大”的印象。

广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无可奈何了吧。

于是,蒙牛在冰淇淋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
向伊利学习”的字样。

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竞争对手的刁难和打压,他硬生生地捆绑行业老大,借老大之势,同时以“弱者”之姿博得舆论的同情,在
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