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南昌折其髀。
人皆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破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选自《淮南子》)1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选自《三国志》)12.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选自《史记》)13.“草”书张丞相好草圣。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云:“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恚曰:“何不早问?”(选自《古今谭概》)14.宋人偏见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选自《韩非子》)15.自相矛盾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选自《韩非子》)16.各人啖一口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选自《世说新语》)17.义犬救主华隆好弋猎。
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
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委地。
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选自《太平广记》)18.高凤笃学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
(选自《初潭集》)19.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论语》)20.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21.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
(选自《韩诗外传》)22.与狐谋皮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终),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选自《太平御览》)23.荆人袭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吕氏春秋》)24.主仆对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
”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
”仆问:“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
”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选自《广笑府》)25.从有亡鈇者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俄而其谷而得其鈇。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选自《列子》)26.天雨谷汉宣帝时,江淮饥馑,人相食。
天雨谷三日。
寻魏地奏,亡谷二千顷。
(选自《太平广记》)27.鲁人锯竿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选自《太平广记》)28.魏人钻火魏人夜暴疾,命门人钻火。
是夕阴螟,督迫颇急。
门人忍然曰:“君责人亦大无理。
今暗漆,何以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
”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
”(选自《太平广记》)29.华佗治病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密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
守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30.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31.唐太宗纳谏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
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
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选自《贞观政要》)3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传》)33.锡不辨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
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
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
”原礼心异之,叩其故。
曰:“此古方尔。
”殊不知古方乃,即糯米所煎糖也。
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类耳!(选自《冷文庐医话》)34.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35.李广射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选自《史记》)36.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不有奇才耳(罢了)!”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选自《资治通鉴》)37.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选自《方舆胜览》)38.李白之死世俗多言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
”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39.刘庭式娶盲女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
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
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
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
虽盲,岂负吾初心哉。
”卒娶盲女,与之偕老。
(选自《能改斋漫录》)40.葛洪苦学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选自《初潭集》)4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选自《初潭集》)42.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43.文征明习字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44.车胤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选自《晋书》)45.用兵七“勿”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46.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氏家训》)47.以百姓为甲兵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安,此乃腾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4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选自《论语》)49.卖柴翁殴宦者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不肯受,曰:“须得尔驴。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资治通鉴》)50.攘鸡者强辩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51.明日歌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
”此大谬也。
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
”此亦大谬也。
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