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胃(60~70%,最常见),小 肠(20~30%),结直肠(<5% ),食管(<5%),胃肠道外 腹腔内网膜、肠系膜、腹膜后 (3~4%)
• 发生于胃肠道外腹腔内网膜、 肠系膜、腹膜后又称为胃肠道 外间质瘤(此型恶性者居多)
精品课件
临床症状
患者多以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或腹痛就诊,部分患者呕 血、腹腔出血、发热或腹部触及包块 位于小肠的GIST有时可以出现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 一些病例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而于体检时发现 多数与平滑肌类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症状没有太大区 别
• 胃癌是胃 最常见的 上皮源性 恶性肿瘤 ,在我国 其发病率 居各类肿 瘤的首位 。而胃间 质瘤是胃 最常见的
•胃 癌
精品课件
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表现
• 胃癌一般有肠道梗 • GIST一般无肠道梗阻 阻
• 壁间型(腔内腔外型),多 发生于肌层,向浆膜下级粘
膜下生长,形成中间有瘤组 织相连的哑铃状肿物 精品课件
确 诊 依 据-免疫组化
• GIST具有多向性分化特点,必须依靠免疫 组化才能明确诊断与病理分型。
• CD117 强阳性
接近100%诊断率
• CD34 率
阳性
约60%—80%诊断
• 这是病理诊断GIST最重要标准。
• 60%GIST有出血或囊变,出 血、囊变是其特点之一
• 少数病变可出现节段性动脉 瘤样扩张
精品课件
病
理
•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3型
• 腔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 主要向腔内生长和形成肿块 ,表面常有溃疡形成,易出 血
• 腔外型 肿瘤位于浆膜下, 主要向腔外生长和发展,不 突向胃肠腔,有时可有蒂挂 于胃肠壁。
• 中空胃肠道最常累及固有肌 层,由于GIST多累及外部肌
层,固具有外向性生长趋势
• 肿瘤一部分通常可向粘膜面 生长,半数病例可出现粘膜
溃疡
• GIST小者几毫米,大者超过
30cm
精品课件
病 理
• 肿块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 状,一般境界清楚,可压迫 邻近组织,无真正包膜
• 切开后肿瘤表面呈粉红色、 棕褐色或灰白色。较大病变 出现局灶性出血、囊变或坏 死,大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 空腔,有时与胃肠道相通
精品课件
影像学表现-X线 X线平片及胃肠道造影检查对GIST诊断和评价价值极为有限
食管病变在胸片上表现为中后纵膈肿块 腹部平片可以显示软组织肿块,也可以显示胃泡变形或肠袢移位,肿瘤坏死时 偶可见病变内积气
精品课件
钡餐或灌肠检查表现为粘膜下肿瘤的特点,并可提示其外生性 生长。病变境界清楚,边缘光滑,表面偶可不规则,与起源于 粘膜的腺癌不同,GIST一般无粘膜破坏,但是半数可见粘膜溃 疡 肿瘤坏死形成的空腔与胃肠道交通时可见钡剂进入其中 部分病变可完全位于腔外,此时钡餐或灌肠检查可以完全正常 或仅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 发生于胃者肿块孤 立,边界清晰。
• 发生于小肠者肿块较大, 但较少引起肠梗阻,较难
区分发生于腔内还是腔外 。
精品课件
腔内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腔内外 型
精品课件
腔外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小肠间质瘤-高度恶性
精品课件
影像学良恶性区分
• 良性 肿块直径多<5.0cm,密度均匀,与胃肠壁 等密度,均匀强化,很少有坏死,边缘清晰光整 ,无分叶,与邻近结构无粘连、浸润
• 2、淋巴瘤:胃壁弥漫增厚 ,粘膜僵硬粗大 ,多发不 规则充盈缺损 ,可见较大龛影 ,小肠恶性淋巴瘤可 见“夹心面包征”和“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
• 3、类癌:常见于远端回肠、肠系膜根部 ,多引起粘 连 ,较大肿块常导致梗阻。
• 4、平滑肌肿瘤:难以鉴别 ,主要依赖于病理免疫组 化鉴别。
精品课件
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表现
• 恶性:肿块直径多>5.0cm以上,边界不清或清, 呈分叶状;容易/轻微侵犯邻近结构,远处转移; 密度明显不均,瘤内实体组织强化较良性者强化 明显,中央可见大片状坏死区,可与胃肠腔相通 形成液平面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 GIST主要与消化道腺癌、淋巴瘤、类癌和平滑肌肿 瘤相鉴别:
• 1、消化道腺癌:多起源于粘膜层 ,腔内型多见 ,不 规则肿块 ,管壁增厚、僵硬 ,较早出现淋巴转移。
精品课件
• GIST中恶性10~30%
• 潜在恶性70~90%
• 潜在恶性随着时间的 推移转变为恶性
• 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 的,低度恶性和高度 恶性更为确切
• 胃GIST以良性和交界 性多见,小肠以恶性 多见
空肠纤维照片,固有肌层的壁内GIST
精品课件
生物学行 为
•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范围 55岁~65岁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南京张文新骨伤科医院 陈飞
精品课件
概 述
•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 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由于光学显微镜下近乎相同 的形态表现,GIST过去常被 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 瘤或神经鞘膜瘤等
•
精品课件
概述
•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GIMT)是指胃肠道所有 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
• CT分型:腔内,腔外,腔内外型
精品课件
.腔内病变有时呈息 肉状 .钙化,少见,表现 为斑点状或广泛钙化 .半数可见粘膜溃疡 ,较大病变可见出血 、坏死,大量出血或 坏死后可形成较大的 腔或空洞,可与胃腔 相通,其中可含液体 、气体甚至出现气液 平面
精品课件
肿瘤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持续 强化,一般静脉期CT值高于动脉期20-30Hu。增强 双期扫描可反映肿瘤的血供特点,有利于GIST诊断
•
胃平滑肌瘤
织肿瘤。包括GIST、平
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
瘤以及少见的纤维母/
肌纤维母细胞、脉管、
脂肪源性肿瘤等
• GIST最常见,约占IMT 的70%左右
精品课件
病理
• GIST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 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 肠道,也可发生于网膜、肠 系膜或后腹膜,但多见于胃 (发生率约60%-7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 消化道壁局部增厚及软组织肿块 影,肿块呈圆形或分叶状,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多件坏死,囊变 。
• 起源于胃壁的不均匀性强化的外 向型肿块,小的病变可以均匀强 化
• 许多病变位于胃外,CT有时难以 确定其胃壁起源,肿瘤也可经蒂 与胃壁相连,仔细观察局部胃壁 增厚,有助于确定肿块起源于胃 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