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就要求被观察的样品对入射电子束是“透明”的。 对于透射电镜常用的加速电压为100KV,因此适宜
的样品厚度约200纳米。 目前,样品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一是表面复
型技术,二是样品减薄技术。
生物磁铁矿晶体的完好晶形 (TEM照片)
沙尘暴的矿物颗粒
海盐气溶胶颗粒;匈牙利上空大陆大气层中收集到的煤灰 /硫化物混合颗粒的TEI
3 、透射电镜观察法
观察纳米粒子平均直径或粒径的分布。
透射电镜观察法注意的问题: (1)测得的颗粒粒径是团聚体的粒径。 (2)测量结果缺乏统计性。 (3)电镜观察法测量得到的是颗粒度而不是晶粒度。
优点:可以直接观察颗粒的形貌,可以准确地得到球型度、 长径比等特殊数据。 缺点:代表性差,操作复杂,速度慢,不宜分析粒度范围 宽的样品。
可以进行形貌、物相、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的综合分析。
5.2.2 透射电镜(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以波长很短的电子束做照明源,用
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具有高分辨本领,高放大倍数的
电子光学仪器。
近代TEM发展史上三个重要阶段
像衍理论(50-60年代) 高分辨像理论(70年代初) 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 70年代末,80年代初)
(3)电子显微镜
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的关键是减小照明光的波长。 目前,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100万倍,点分辨本领0.3nm,
晶格分辨本领0.144nm。观察形貌,产生衍射。
(4)透射电子显微镜
(a)和透射光学显微镜 (b)的结构及光路简图
电子枪
(5)电子显微分析
电子显微分析是利用聚焦电子束与式样物质相互作用产生 各种物理信号,分析试样物质的微区形貌、晶体结构和化 学组成。
方法: 1、透射电镜(TEM) 2、扫描电镜(SEM) 3、电子探针(EMPA)
电子显微分析特点:
1、不破坏样品,直接用陶瓷等多晶材料。 2、是一种微区分析方法,了解成分-结构的微区变化。 3、灵敏度高,成像分辨率高,为0.2-0.3nm,能进行nm
尺度的晶体结构及化学组成分析。 4、各种电子显微分析仪器日益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
① 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 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 出的方法。
② 图形法:在直角座标系中用
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
90
分布的方法。
80 70
60
50
40
30
③ 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
20 10
度分布的方法。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cm
4cm
(9)粒径和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 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 实际颗粒的直径。等效粒径具体有如下几种: ① 等效体积径 、② 等效沉速径、 ③ 等效电阻径、④ 等效投影面积径。
成的更大的颗粒。团聚体可分为硬团聚体和软团聚体两种。
(6)二次颗粒:是指人为制造的粉料团聚颗粒。例如制备陶 瓷的工艺过程中所说的“造粒”就是制造二次颗粒。
(7)粒径:所谓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大小或尺寸。 粒径的科学定义如下:
当被测颗粒的某种物理特性或物理行为与某一直径的同质 球体(或其组合)最相近时,就把该球体的直径(或其组合)作为 被测颗粒的等效粒径(或粒度分布)。 (8)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 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有区间分布SS902电镜
加速电压50KV、80KV W灯丝 顶插式样品台 能量分辨率1.5ev 倾转角度α=±60度
转动4000
电子光学系统,又称镜筒,是电子显微镜的主体。
照明 系统 样品室
成像 系统
观察 和记 录系 统
Somu Iijima(饭岛)于1991 年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纳 米碳管。
❖ <4>样品室 :样品台能进行三维空间的移动、倾斜和转动, 并安置各种型号检测器。
❖ 2、 信号检测放大系统
❖ 作用是检测样品在入射电子作用下产生的物理信号,然 后经视频放大作为显像系统的调制信号。
❖ 3 、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
❖ 作用是为保证电子光学系统正常工作,防止样品污染提 供高的真空度。 电源系统由稳压,稳流及相应的安全保护 电路所组成,其作用是提供扫描电镜各部分所需稳定电源 。
加速电压200KV LaB6灯丝 点分辨率 1.94Å
EM420透射电子显微镜
加速电压20KV、40KV、60KV、 80KV、100KV、120KV 晶格分辨率 2.04Å 点分辨率 3.4Å 最小电子束直径约2nm 倾转角度α=±60度
β=±30度
Philips CM12透射电镜
加速电压20KV、40KV、60KV、 80KV 、100KV、120KV LaB6或W灯丝 晶格分辨率 2.04Å 点分辨率 3.4Å 最小电子束直径约2nm; 倾转角度α=±20度
5.2 纳米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
5.2.1 电子显微镜
1 电子显微镜的产生
(1)光的衍射现象 根据衍射理论,光波通过透镜后产生的埃 利(Airy)斑的半径为
(2)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透镜的分辨率(分辨本领):显微镜能分辨两个光点之间的最小 距离,即极限分辨距离
雷列—阿贝公式:
因此,减小r 值的途径有: 1、增加介质的折射率;2、增大物镜孔径半角; 3、采用短波长的照明源。
5.1.2. 粒度测试的常用方法
传统方法:显微镜法(0.8-150μm用光学显微镜,小于0.8微
米用电子显微镜)、筛分法、沉降法、电感应法
新发展的方法:激光衍射法、激光散射法、光子相干光谱法
(1nm-5μm)、电超声粒度分析法(5nm-100μm)、电子显 微镜图像法、基于颗粒布朗运动的粒度测量和质谱法、激 光粒度分析法
1、激光粒度分析法 激光粒度分析仪
主要由激光器、扩束镜、聚焦透镜、光电探测 器、计算机组成
某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原理示意图
优点:测试范围宽,测试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 便,重复性和真实性好,可以测试干粉样品,可以测量混 合粉、乳浊液和雾滴等。 缺点:不宜测量粒度分布很窄的样品,分辨率相对较 低。
煤灰/硫化物混合颗粒的TEM图象
Sol-gel法合成羟磷灰石, 可分辨出毛发状、长柱状的晶体 轮廓, 但晶面发育不明显 (TEI)
(a) (b)
❖5.2.3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JSM-6301F场发射扫描电镜
❖SEM image (beetle)
第五章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5.1 粒度测试的常用方法 5.2 纳米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 5.3 纳米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
1
5. 1 粒度测试的常用方法
5.1.1 基本概念
(1)颗粒(particle):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 体。
(2)晶粒:是指单晶颗粒,即颗粒内为单晶,无晶界。 (3)粉体: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4)一次颗粒:是指含有低气孔率的一种独立的粒子。 (5)团聚体:是由一次颗粒通过表面力或固体桥健作用而形
二次电子是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
材料不同的电子能谱具有相似的 形式。二次电子的能量比较低,一般小 于50eV;背散射电子的能量比较高,其 约等于入射电子能量E0;在二次电子 峰和弹性背散射电子峰之间存在着由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组成的背景,在背景 上可看到一些微弱的特征能量俄歇电 子峰和特征能量损失电子峰。
特点和工作原理
特点和工作原理
特点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成像的物理信号
扫描电镜成像所用的物理信 号是电子束轰击固体样品而激 发产生的。
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当 其入射固体样品时,将与样品 内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发生弹性 和非弹性散射过程,激发固体 样品产生多种物理信号。
特征X射线
扫描电镜成像的物理信号 背散射电子(反射电子或 初级背散射电子)
特征X射线
58
❖ 二、主要结构
❖ 1 、电子光学系统
❖ <1>电子枪:作用是利用阴极与阳极灯丝间的高压产生高 能量的电子束。目前大多数扫描电镜采用热阴极电子枪。
❖ <2>电磁透镜:作用主要是把电子枪的束斑逐渐缩小,是 原来直径约为50m m的束斑缩小成一个只有数nm的细小束 斑。
❖ <3>扫描线圈 :作用是提供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和荧 光屏上的同步扫描信号。
4 、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谢乐公式)
当颗粒为单晶时,该法测得的是颗粒度。 颗粒为多晶时,该法测得的是组成单个颗粒的单个晶粒 的平均晶粒度。
0.89
d
(BM BS ) cos
5、比表面积法
测量原理: 通过测定粉体单位重量的比表面积Sw,可由下式计算纳
米粉中粒子直径(设颗粒呈球形):
d 6 / SW
背散射电子是被固体样品中 原子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 子。它又分弹性背散射电子和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前者是指 只受到原子核单次或很少几次 大角度弹性散射后即被反射回 来的入射电子,能量没有发生 变化;后者主要是指受样品原 子核外电子多次非弹性散射而
特征X射线
扫描电镜成像的物理信号
二次电子(次级电子)
Bi-系超导氧化物的堆积缺陷层调整 Stacking fault Layer modulation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晶体
多晶体
非晶体
一、成像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物镜、中间镜,总的放大倍 数就是各个透镜倍率的乘积。
M = M0.Mi.Mp
透镜的成像作用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平行电子束遭到物的散射作用而分裂成为
TEM简介:
高分辨电镜(HRTEM)
透射扫描电镜(STEM)
分析型电镜(AEM)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