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蠡经商哲学思想

范蠡经商哲学思想

范蠡经商哲学思想
德强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对商业提出了“善者因之”这一论点。

什么是“善者因子”呢?司马迁指出,搞经济就要用经济的方法,遵循经济规律,顺水推舟加上一把力,来达到目的。

他说:“故善者因子,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这里提到做什么事都有一个“因”而为之,“因”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势成事;不懂得“因”那就谈不上果了,发展经济就会走下坡路,制定经济路线就是下策。

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离不开经济发展的要求,懂得了“因”就可以“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在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范蠡就是一个“善者”代名词。

范蠡是一个颇负盛名的历史人物。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强雪耻,其“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的策略,增加人口,聚积财物,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与军事范蠡起着重要作用。

而在谋划“十年生聚”大计中,范蠡施展了卓越的才能。

他在越国,不仅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同时在经济上有一套见解。

用司马迁的话来说,他是能够顺着经济发展的要求来治理国家,从而使越国达到了“生聚”的目的,最终战胜吴国。

首先,范蠡注重农末两利的经济管理思想。

《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他看到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对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影响,认为谷物的价格太高则会损害工商业者的利益,工商业受损害无人从事工商业,就会使经济发生困难。

谷价如果太低会损害农民,谷价太高会损害工商业。

如果把谷价限制在不低于30、不高于80 的幅度内,就会对农业和工商业都有利。

所以要用平粜的办法来调节市场,在谷价过高时,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粮食;谷价过低时,用较高于市价的价格来收购粮食。

生产和流通都会得到保障,市场上的货物便不会缺乏,这就是“治国之道”。

所以说经济发展要顺应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又决定物价的走向,只有把物价控制在一个期间震荡经济就能向更远的方向发展。

对于如何搞好经济工作,范蠡使了诸多办法,加上深厚的见解。

他既看到了价格波动对生产的影响,还看到了生产情况支配着价格的变动。

要在市场价格上下摆动当中获得利润,主要计划好生产情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年成好,粮食“有余”,人们百货购买力提高,百货就“不足”,那么,必然是粮贱而百货贵;而在歉年粮产“不足”,人们购买力降低,会出现粮贵而百货贱的情况。

在农业为主
要支配地位的时代,贸易要掌握的物质主要是粮食,而粮食的丰歉,常受天气因素影响。

为了掌握天时的变化,范蠡有一套关于天时演变和对农业经济情况预测的知识。

他认为:“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他就根据这种“金”年丰收,“水”年毁,“火”年旱的认识,来安排购存或抛售粮食。

范蠡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测商情,掌握流通规律,在经济上提前布局良好的措施。

怎样把握买入和卖出的时机,范蠡有一个“贵出于粪土,贱取如珠玉”的准则。

他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即某一商品的价格贵狠了一定要下跌,跌狠了一定要上涨的必然性,主动地加以利用来安排卖出和买入。

当某类商品求过于供,价格上涨时,就毫不惜售,把它当作粪土一般地坚决抛售。

而当某类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时候,就很有远见地把这类冷货看作珍宝一样大胆买进。

这种思想,还更进一步地体现在他的“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的贸易原则中。

他认为,在大水之年,这时用不到车子,车子价格便宜,就要影响车子生产的减少。

而当水灾结束,大家又需要车子,车子就成为社会缺乏商品,这时车子价格自然会上涨。

同样的道理,在旱年,船的需求少,船的价格就低,一旦旱灾过去,船的价格就会大涨起来。

因此,必须根据这个原则来掌握目前价格虽然低贱,而今后将会是社会急需物资,就
要囤货,要买的好才能卖的好,这样才能掌握经济规律,提前布局。

在经营的管理方面,他还提出“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货勿留,无敢居贵”的守则。

就是说,必须注意货物质量和品种规格,还要贱买块卖,加速资金周转;在把商品变成货币与把货币变成商品这一转手之间,要做到像以货换货的一样迅速,不要囤积惜售。

范蠡的这种作法,即使现在看来,还是有许多好处。

这样及早的准备了货源,低货充足,自然能够保证及时供应;进货的成本低,卖出的价格当然容易做到合适一些,便宜一些,再加上质量好,品种好价廉物美,在竞争中就能占到上方,就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资金周转得迅速,一个钱能顶两个用,资金就更雄厚,多财善买,买卖当然更好作了。

如《货殖列传》所载,范蠡这本生意经,在越、齐、陶,都做得得心应手,这正是因为他能准确的把握经济现象。

范蠡的经济思想,放到今天也能发挥作用,只要掌握好经济发展的规律就能从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天因人,圣人因天。

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

”所谓天因人,是说客观形势造成其发展有赖于人为。

所谓圣人因之,是说圣人要根据客观形势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争取成功。

而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是说人们自己创造事物,天地提供客观条件来进行配合,“圣人”则利用人们的创造能力和天地提供的客观条件,取得成功。

时不我待,只要根
据经济发展规律,加上独特的经营方式,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