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杆拱桥支架计算书

系杆拱桥支架计算书

目录1 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 支架方案 (1)3.1支架结构 (1)3.2满堂碗扣支架部分计算 (2)3.2.1计算参数 (2)3.2.2模板面板计算 (4)3.2.3支撑木方的计算 (5)3.2.4 托梁的计算 (5)3.2.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7)3.2.6 基础承载力计算 (8)3.3 门式支架计算 (11)3.3.1 跨度5米钢梁计算 (11)3.3.2 跨度3.5米钢梁计算 (14)3.3.3 立柱的稳定性计算 (15)3.3.4 基础承载力计算 (16)3.4拱肋支架布置 (16)系杆拱桥支架计算书1 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无砟轨道1-44.5m简支拱》4、现场调查情况。

2工程概况(1-44.5米)简支拱桥横跨××市南外环线,紧邻既有××线。

地层自上到下主要为素填土、粉土、细砂、黏土、粉质黏土。

下部构造采用24根直径1.5m钻孔桩基础,桩长分别为49m,50m,承台为15.5×10.6×3m两个,上设台身。

上部构造为拱梁组合体系,系梁采用双主梁的纵横梁体系,主纵梁梁高1.8m,高跨比1/24.72m,梁宽1.4m,在端部加厚至2.4m,桥面板厚0.3m,端横梁梁高1.8m,宽2.25m。

中间横梁高1.8m,宽0.35m,端次横梁高1.8m,宽0.45m,设二道小纵梁,位于线路中心处,小纵梁高1.8m,宽0.3m。

系梁梁体有纵、横向预应力体系,系杆拱跨径为44.5m。

拱肋采用圆端形钢管混凝土结构,不设横撑,中间拱肋为高0.9m ,宽1.5m的等截面;连接拱脚部分的拱肋截面从高0.9m,宽1.5m逐渐变化为高1.4m,宽2.0m。

拱肋壁厚16mm,内填充C50补偿收缩混凝土,两拱脚之间净宽10.2m;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

矢高f= 7.417m,失跨比1/6,设置吊杆,吊杆间距5m,共7×2根吊杆,桥面板搁置在横梁上。

3 支架方案本桥梁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先梁后拱。

在行车道采用门式支架;支架采用18根Φ630-12mm的钢管墩,中间支墩上横向设3根40c的工字钢作为横梁,横向跨度3.5米,纵向在横向工字钢上设40c工字钢间距0.7m, 支墩纵桥向跨度为5米,剩余两侧部分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

3.1支架结构3.1.1系杆拱中间系梁支架(主车道)采用2-5m门式支架,基础直接在既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浇注钢筋混凝土,龙门立柱采用薄壁钢管,立柱上用工字钢作为横梁,横梁与立柱、立柱与基础预埋件均以焊接形式连接,横梁上0.7m等距设置纵梁,纵梁上安放纵横两层方木。

钢筋混凝土基础采用厚1.0m,宽1.0m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每根立柱底面混凝土面积按3.5m2计算。

3.1.2龙门支架两侧采用碗扣满堂脚手架,碗扣支架采用υ48,壁厚3.5mm钢管,平面步距600×600mm,竖向步距1200mm,纵横向每3排设剪刀撑一道。

满堂支架顶托上横桥向铺100×160mm枋木,顺桥向铺100×160mm枋木间距200mm。

底模采用20mm 的竹胶板。

支架布置见图3-1。

基础采用厚50cm石灰土处理,钢管底设20cm厚混凝土。

3.1.3在系梁上根据拱肋用直径219壁厚4mm钢管搭设支架,每3米二道(左右拱肋各一道),两钢管间距两米,上部采用25b工字钢与钢管立柱刚接,钢管底部采用法兰盘与梁体预埋件连接,两拱肋支架利用槽钢加固,增强其整体稳定性。

3.1.4支架计算荷载全部按梁体最大截面计算。

3.2满堂碗扣支架部分计算3.2.1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最大高度为5.0m,立杆的纵距 b=0.60m,立杆的横距 l=0.60m,立杆的步距 h=1.20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4。

木方160×100mm,间距20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4。

梁顶托采用100×160mm木方。

模板自重1.0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6.00kN/m3,施工活荷载8.00kN/m2(包括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图3-2 梁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3-3 梁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碗扣钢管脚手架类型为48×3.5。

3.2.2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6.000×1.800×0.600+1.000×0.600=28.680kN/m活荷载标准值 q2 = (4.000+4.000)×0.600=4.8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2.400cm3,I=29.160cm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25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25×(1.20×28.680+1.40×4.800)×0.200×0.200=0.206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06×1000×1000/32400=6.348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挠度计算v = 5ql4 / 384EI < [v] = l / 40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5×28.680×2004/(384×6000×291600)=0.342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400,满足要求!3.2.3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 26.000×1.800×0.200=9.360kN/m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 1.000×0.200=0.200kN/m1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 (4.000+4.000)×0.200=1.600kN/m2静荷载 q= 1.20×9.360+1.20×0.200=11.472kN/m1活荷载 q= 1.40×1.600=2.240kN/m2(2)木方的计算按照两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13.712kN/m最大弯矩 M = 0.125ql2=0.125×13.712×0.60×0.60=0.617kN.m最大剪力 Q=0.625×0.600×13.712=5.142kN最大支座力 N=1.25×0.600×13.712=10.284kN木方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16.00×10.00×10.00/6 = 266.67cm3;I = 16.00×10.00×10.00×10.00/12 = 1333.33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0.617×106/266666.7=2.31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挠度计算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9.560kN/m最大变形 v =0.521×9.560×600.04/(100×9000.00×13333333.0)=0.054mm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3.2.4 托梁的计算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10.284kN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154kN/m。

图 3-4 托梁计算简图2.064图3-5 托梁弯矩图(kN.m)13.7713.74图3-6 托梁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图3-7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图3-8 托梁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2.063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37.823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077mm顶托梁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10.00×16.00×16.00/6 = 426.67cm3;I = 10.00×16.00×16.00×16.00/12 = 3413.33cm4;(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2.063×106/426666.7=4.84N/mm2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顶托梁挠度计算最大变形 v =0.077mm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3.2.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静荷载标准值: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双排架自重标准值。

NG1= 0.149×5.000=0.745kN模板的自重(kN):NG2= 1.000×0.600×0.600=0.360kN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NG3= 26.000×1.800×0.600×0.600=16.848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17.953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4.000+4.000)×0.600×0.600=2.880kN (2)不考虑风荷载,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0NG + 1.40NQ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25.575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l——计算长度 (m);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l0 = k1uh (1)l= (h+2a) (2)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查表取值为1.185;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手册》表5-16;u = 1.700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公式(1)的计算结果:l=1.185×1.7×1.20=2.417m =2417/15.8=153,=0.298=25575/(0.298×489)=175.70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公式(2)的计算结果:l0=1.2+2×0.3=1.800m =1800/15.8=113.924 =0.497=25575/(0.497×489)=105.30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f],满足要求! 3.2.6 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 换填垫层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