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苗造林技术措施

植苗造林技术措施

植苗造林技术措施
作者:张军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9期
摘要:种植技术的好坏,同幼树成活和生长关系很大。

造林时,要正确掌握种植技术,切实保证造林质量。

关键词:植苗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植苗造林也叫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就是将苗木种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

植苗造林的优点是苗木能保留完整的根系,生长势好,恢复生长快,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幼林可提前郁闭,抚育年限少。

1 苗木的准备
1.1 苗木种类
苗木一般有2类,实生苗和营养繁殖苗。

植苗造林使用的苗木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等,因需要的造林种不同,所以选择的苗木种类也不同,3种苗木都适用于用材林,而播种苗或移植苗通常适用于山地造林,移植大苗通常适用于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

1.2 苗木标准
苗木标准包括苗木年龄和苗木品质等几方面,苗木年龄大小对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有直接影响。

植苗造林所用苗龄的大小,取决于树种自身的生理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和苗木的生长状况等。

山地大面积造林一般多用1~2a生小苗,因小苗的育苗、起苗、运苗、栽植都比较省工,在起苗过程中对根系的损伤较轻,栽植过程中根系能得到舒展,可平衡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因此,造林成活率高,生长状况也比较好。

但小苗很难抵抗杂草及干旱的环境,栽后需要加强抚育保护工作。

对那些生长缓慢的针叶树木或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造林,用较大的苗木比较适宜。

四旁植树和营造风景林、经济林时,为了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通常也用大苗。

1.3 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苗木体内水分的平衡是植苗造林成活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苗木失水过多,生理机能就会遭到破坏,栽植后成活困难。

因此,必须从起苗到栽植的过程中使苗木保持完好,尤其是对根系的保护要到位,要保证根系免损伤害和失水,所以这就要求把起苗到栽植的时间缩短,使起苗与造林紧密衔接,尽量是边起边栽,当天起的苗要栽完。

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根系湿润,
不受风吹日晒。

运到造林地后,要尽早栽植或假植。

在假植前如遇土壤干燥缺水,要进行喷水措施。

从假植沟中取出的苗木,应放到有湿润草的盛苗器中,并加以覆盖,及时栽植。

2 造林季节
春季是主要的造林季节。

春季,气温回升、土温升高、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造林成活率高。

春季造林易早,通常,北方只要土壤化冻后就应开始造林(即顶浆造林)。

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活动,所以早栽的苗木早扎根后发芽,蒸腾小易成活。

但早春时间短,为抓紧时机,可按先栽萌动早的树种,后栽萌动迟的树种;先轻壤土,后重壤土的顺序安排造林。

造林季节确定后,要选择合适的天气。

一般选择雨前、雨后、毛毛雨天或阴雨天植苗造林。

避免在西北大风、南风天气造林,晴天栽植也应不要在阳光照射强烈、气温高的中午造林。

3 栽植方法
植苗造林可分为2大类,分别是裸根苗栽植和带土苗栽植。

裸根苗栽植较适用于大面积营造林木。

3.1 裸根苗栽植
此法是苗木根部不带土的栽植方法。

目前,部分平原地区、草原和沙地可使用机械化植苗,而其他大部分地区一般采取人工栽植。

人工栽植常用的3种方法:穴植、靠壁植和逢植。

3.1.1 穴植法
即在造林地上挖穴栽植,栽植造林之前要整地,穴植法在生产上应用最为普遍,侧根发达的苗木适用此法栽植。

需在栽植前将栽植穴仔细挖好,把表土和心土分开来放置,栽植时根系放入穴中,使苗根舒展,苗茎挺直,然后填入肥沃表土、细土,当填到2/3时,将苗木稍向上轻提,使苗根伸直,防止窝根和栽植过深。

然后踩实,再用剩下的土将坑填满,再踩实。

覆盖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这个过程叫“三埋二踩一提苗”。

栽时要注意栽植深度适当,太深或太浅都不,一般适宜的深度应比苗木在苗圃时的根颈处深2~3cm,具体栽植深度因树种、苗木大小、造林季节、土壤质地而异。

穴植法栽苗成活的技术关键是穴大根舒、深浅适当、根土密接。

3.1.2 缝植法
指在植苗点上开缝栽植苗木的方法。

栽植时先用锄头或植苗锹开一条缝穴。

并前后推挖,将苗木根系放入窄缝中,使苗根紧贴于土壤,根苗稍低于缝穴边缘,防止上紧下松和根系弯曲
损伤。

缝植法栽植效率高,如按操作技术认真栽植,便能保证质量。

但此法只适合在疏松的沙质土和栽植侧根不多的直根系树种的小苗。

3.2 带土苗栽植
带土苗栽植是指起苗时将根系和土一起带出,也将连着土团的苗木一同栽植的方法。

由于土团包裹着根系,根系能维持原来的分布状态,免受损伤,且栽植后根系不易变形,吸水吸肥等生理机能恢复速度快,所以,苗木的成活率高,成林时间短,能最短时间内达到绿化的目的,但此法起运苗木困难,栽植费工,不适合大面积造林。

带土苗栽植常用于容器苗造林、城市绿化、四旁植树或珍贵树种大苗栽植。

容器苗造林具有栽植技术简单、受造林季节限制小、可延长造林时限、调配人力方便、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

容器苗造林方法,要求从起苗到栽植全部过程都要小心谨慎,并且保持营养土的完整。

栽植时如遇苗根不能穿透,应及时撤除。

栽植时,应注意覆土时,要将容器苗周围的土分层压实,而使原带土团受到破坏,覆土厚度一般应在容器2cm以上左右即可,并在苗木根部周围盖草,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损失的几率。

以上介绍的各种植苗造林方法,都是人工栽植。

在宜林地集中,面积广大,地形平坦的地区,如东北的一些地方,目前已采用机械造林。

使开沟、植苗、培土、镇压连续进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栽苗工作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了成本。

作者简介:张军(1961-),浙江临安人,中级工程师,从事森林经营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