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检验第一章(2)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 准局颁布
行业标准 部颁标准
地方标准
省市范围内 统一的标准
企业标准
QB
企业新产品 的标准
与食 下设27个
品有 关
国际组织
GB
FAO
美国
在全国行业 范围内统一
为ANS 的技术要求
联合国粮农组织 WHO
世界卫生组织 CAC
无GB时
食品法典联合委员会 CCPR
国际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
由省市标 准局制订
加入标准物质量
×100%
要求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0%以上 变动范围在80%~110%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标准曲线和回归分析
标准曲线的意义
实际上就是有关两个变量关系的一种定量描述形式
理想的标准曲线为回归直线
即上方各点至直线的纵向距离之和应 等于下方各点至直线的纵向距离之和
精密度
偏差越小, 精密度越高
指测量值与真实值 之间的差距
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 测定结果彼此符合的程度
相对误差=
︳
测量值-真实值︳
真实值
×100%
均相偏对平差=多次绝测对定偏值差的之算和术∕平n均值×100%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可信度的分析
评估数据精密度 的方法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报告结果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 五留双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一组数值中最大 与最小的差值
报告结果
Q=(X2—X1)/W
数据取舍
常用的纠正错误 数据的方法
最那接一近个X值1的
可疑值
Q-试验
结合取舍的Q值表
TQCP
全面质量控制程序
检验方法的选择 分析前 分析仪器的选择与校正
分析方法要具有良 好的精密度、重复性、
可靠性和准确度
分析方法所 能检测到的
最低限量
微量有害物质的检测 要求分析仪器有很高
的灵敏度
选择操作简便、省 时省力、试剂消耗
少的方法
慎重选择并仔细 校正分析仪器
分光光度计 质谱仪 气相色谱仪 极谱仪 液相色谱仪 离子计
分析结果与真实值 之间的差值
X
= X1 +
X2 +
X3 +
n
…… +
Xn
=
∑Xi
n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可信度的分析
平均值与误差
系统误差 恒定误差
平均值 可定误差
由确定原因引起、服从 一定函数规律的误差
可以校正
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 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 操作误差
误差
者健康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四节 食品卫生理化标准及标准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
意义
是对食品中各种成分、 特别是有害物质进行 限制的技术性政策, 是食品质量的规范性 文件,具有法律作用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四节 食品卫生理化标准及标准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
标准的分类
国际标准
ISO
国际标准化 组织制定
可以比GB、 行业标准
高
无GB和行业 标准时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四节 食品卫生理化标准及标准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
制订的原则
①最大可能地把有害物质限制在最低限度以 内,以保证人体终生食用不受任何危害;
②凡是食品中出现的有害物质,都应该分别 逐个地制定出限量标准;
③在制定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同时, 应确立所采用的相应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S大,表
离散程度指标
示各检测
值分布散
标准差与标准误
显示样本
抽样误差
变异系数
标准差 精密度 标准误
值SX与小总,表体示均样值本越平接均近
各检测值之间离 样本平均值间差
散程度的指标
异情况的指标 n<30
与标准差 成正比
√ √ SS==
Σ(X-X)2 n
S=
Σ(X-X)2 n-1
SX=√Sn
与样本例数的 平方根成反比
7
0.51
4
0.76
8
0.47
5
0.64
9
0.44
6
0.56
10
0.41
计算 查表
X1=55.3l,X2=64.45,W=64.78-55.31 Q=0.97
0.97>0.76
舍弃55.31 ☞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Total Quality Control Program
“●”表示 每次测定值; “-”表示 每个方法的
平均值
● ● ●
●
●
●
●●
●
●● ●
1
2
● ●●
● ●●
真值
● ● ●
● ● ●
3
4
方法1:精密度高,说明随机误差小,但系统误差相当大,故准确度低; 方法2:精密度差,说明随机误差大,虽然平均值接近真值,但属偶然; 方法3:精密度、准确度均差,说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均很大; 方法4:精密度、准确度均高,说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均很小。
标准样品是控制 分析质量的保证
标准样品可作为 基准物质
涉外检测、仲 裁检测或制备
管理样品 在标定、绘制 标准曲线和校 正仪器中使用
可检测出因试剂 中的杂质干扰或 溶液受器皿材料 的影响等原因所 导致的可定误差
标准样品可推动 食品分析的发展
从检测结果 中扣除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程序
Total Quality Control Program
TQCP
器皿的清洁与水质要求 分析中 采样的条件与处理
要求器皿清洁、 水质良好
代表性
避免带入 干扰杂质
蒸馏水 重蒸馏水 去离子水
采样部位、采样量、 份数、新鲜度等均影
采样与取样代表性不够
分析过程中的机械丢失
杂质的引入
器皿洗涤不净
操作误差
称量引起的误差
滴定误差
分析中pH值控制不当
工作曲线绘制不准确
比色时产生的误差
使用不纯试剂
试剂误差
试剂配制不准确,或保存不妥 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不准确
稀释定容不正确
仪器误差
仪器未经校准 环境对仪器引起的误差
难以控制误差的实验条件
不规则或难以预测的误差
数据处理 报告结果
测定食品水分含量,平行做 了4次,分别得到64.53、 64.45、64.78、55.3l
Q=(X2—X1)/W
数据取舍
常用的纠正错误 数据的方法
能 否 舍 弃
最那接一近个X值1的
可疑值
Q-试验
结合取舍的Q值表
观察数目 Q值取舍(90%水平) 观察数目 Q值取舍(90%水平)
3
0.94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四节 食品卫生理化标准及标准检验方法
标准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标准
标准检验方法
相辅相成
制订卫生标准同时,应建立 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统一方法,有法可依
不一定是最先进 最精确的方法
根据本国情况较能 普遍应用的方法
小结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一、数据处理
观察数目 Q值取舍(90%水平) 观察数目 Q值取舍(90%水平)
3
0.94
7
0.51
4
0.76
8
0.47
5
0.64
9
0.44
6
0.56
10
0.41
用计算出的Q值与 表中数据进行比较
若计算值>表中值 若计算值≤表中值
舍弃该值 不能舍弃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一组数值中最大 与最小的差值
(三)标准曲线和回归分析
(四)报告结果
二、全面质量控制程序
☞
第四节 食品卫生理化标准及标准检验方法
一、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
(一)概念
(二)制订的目的和意义
(三)制订的原则
二、标准检验方法
☞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估计值
平均值
可信度的分析 平均值与误差
误差
多次重复测定 结果的平均值
偶然误差
不确定度误差
时大时小
由不确定原因 引起的误差
或正或负
不能校正
可由多种问题同时 产生,且无法避免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可信度的分析
平均值与误差 绝对偏差=测定值-算术平均值
表示检测结 果的正确性
平均值
误差的表示方法
误差
重复性 再现性
误差越小, 准确度越高
准确度
均为四位 有效数字
不但表示用分析天平 称量出质量的大小
而且表示称量准确到 小数点后第四位
第一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
报告结果
在数字之首, 不是有效数字
0.012
定位作用
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