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瓦格纳法则即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不断的增长2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甚至为零时,无论产权如何规定,市场最后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

3林达尔价格林达尔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为公共产品的成本承担个性化的分担份额,这种分担份额的作用和竞争性市场的价格十分相似,称作林达尔价格。

4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是在一组林达尔价格上实现的,在这组价格(份额)上,每个人都同意相同的公共产品数量。

5 经营性支出是计入经常帐户的公共支出,大致包括用于维持政府日常运转,提供各类公共产品,对私人部门的经常性转移(如补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6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计入资本帐户的公共支出,一般包括政府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如政府用于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和对私人部门的资本性转移(如投资补助)。

7购买性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等。

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8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无偿转移给私人部门(和外国)的那部分支出。

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是政府部门向私人部门的转移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9三农问题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问题。

10经济基础设施是指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

11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12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是指第三者的总成本不超过交易的总收益,或者说从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对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二、主观题1、外部性(计算)当某个人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反映在市场交易价格中,此时经济中就存着外部性。

P45--502、鲍莫尔模型(计算、问答)鲍莫尔(Baumol,1967)提出了两部门模型,可以用于从工资膨胀的角度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张。

在鲍莫尔看来,经济中存在着两个部门:进步部门(progressive sector);非进步部门(nonprogressive sector)假定私人部门是经济中的进步部门,也就是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断提高的,这可能是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假定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也就是其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慢于私人部门。

假设私人部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资率也相应等量提高,这样其单位成本就保持长期不变。

为了防止经济中的劳动力从公共部门流向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不得不把工资率提高到和私人部门一样的水平。

由于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慢于私人部门,这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不断提高的。

这样,即使公共部门干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公共支出也会由于政府雇员的工资提高而扩张。

构建两部门模型——用 XG表示公共部门的产出,LG表示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假定其生产率水平保持不变。

XP表示私人部门的产出,假定其劳动生产率以指数r 的速度增长,LP表示私人部门的劳动力。

t为时间下标,a 为常数。

则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生产函数为:XGt=aLGtXPt=a(1+r)t LPt假设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工资率相等,与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保持同步增长,用wt 表示t 期的工资率,w0 为常数。

则:wt=w0(1+r)t可以得出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C1为:CGt=wt LGt / XGt=w0(1+r)t/a而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C2为:CPt=wt LPt / XPt=w0 /a这说明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一个常数,而公共部门的单位则以指数r的速度增长。

3、尼斯卡宁模型公共选择理论从公共支出供给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特别是从政府部门内在的膨胀因素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

尼斯卡宁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僚将会选择远远超过有效率的水平来提供公共产品。

这实际上就解释了为什么公共支出的规模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长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为用经济学分析官僚行为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分析框架。

在尼斯卡宁看来,官僚与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

他认为官僚的效用函数变量包括他的薪金、为他工作的职员人数和他们的薪金、他的公共声誉、他的额外收入以及他的权力或地位、装修考究的办公室、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公费活动等等。

鉴于官僚效用函数中的许多变量(包括薪金、权力、声誉、人情等等)都与预算规模直接相关,故可以认为——官僚是通过追求预算最大化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

正是因为官僚以预算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假定由政治家向官僚提供预算以购买官僚生产的公共产品,他们希望看到项目是有净收益的,即项目总收益要超过总成本。

因此,官僚受到向它提供资金的政治家的约束,即公共产品的总成本不能超过总收益。

假定官僚与政治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

但在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政治家并不清楚公共产品生产的真实成本函数,这是官僚的私人信息。

如图,纵、横轴分别表示价格和和公共产品产量。

VV曲线表示社会总收益,其斜率为社会边际收益。

CC曲线表示社会总成本,其斜率为社会边际成本。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有效率的产出水平是Q*。

但是对于官僚而言,他们会在“总成本不大于总收益”的约束下选择最大产出水平Qb,从而实现其预算最大化。

##但为什么政治家不选择Q*呢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政治家并不清楚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函数,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官僚只向政治家提供两种选择方案,要么Q=0,要么Q=Qb,这样政治家就只能选择Qb的预算规模了。

下面我们来证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假定收益曲线vv的形式是:V=aQ-bQ2成本曲线cc的形式是:C=cQ+dQ2其中,a,b,c,d都是大于0的常数,且a>c。

官僚选择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预算规模,则C=V,即:aQ-bQ2= cQ+dQ2解得:Qb=(a-c)/(b+d)而社会最优的预算规模是, MC=MV,即:MV=a-2bQ=MC=c+2dQ解得:Q*=(a-c)/2(b+d)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Qb=2Q*当然上述结果是在特定的成本和收益函数下推导出来的,这个结论并不具有一般性。

但官僚提供公共产品的规模要远远超出社会有效率的规模这个结论在一般意义上还是成立。

4、班扎夫指数通常人们认为,人人平等,因而公平的投票规则应该是每人一票。

但是如果参与投票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呢比如欧共体国家为是否通过一项决议投票时,参与投票的是这些欧共体的国家,那么是否应该实行一国一票呢如果一国一票,那么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是否就不公平了呢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会赋予人口比较多的集体一个比较高的票数,而相对人口较少的集体一个较低的票数。

比如美国总统大选,实行的是选举人团制度。

根据每个州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人数确定各自的选举人票数。

尽管每个州都有2名参议员,但由于每个州人口数量不同,各州的众议员数量各不相同,从而各州的选举人票数是不同的。

全美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持有538张选举人票,其中人口众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有55张选举人票,而人口稀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票。

因此在美国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假如总共有10张票,投票参与者A的选票是3张,那么是否表明集体A拥有30%的话语权呢未必。

班扎夫(Banzhaf,1965)的研究表明,每个投票参与者的权力并不等于他所拥有的选票份额。

班扎夫认为,投票者的权力不在于他的选票份额,而在于他能通过自己加入一个要失败的联盟而挽救它,使得它获胜,这同时也意味着他能背弃一个本来要胜利的联盟而使得它失败。

此时,我们称该投票者就是这两个联盟的关键加入者(轴心人物)。

这里所谓的联盟是一个投票者集合,他们都投票支持某一项议案。

据此,班扎夫定义,一个投票者的权力指数就是他作为关键加入者的获胜联盟的个数。

5、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试图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角度对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作出解释。

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的市场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

市场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得商业规则和契约变得很有必要,从而要求建立一套司法制度来执行这些法律,即管理制度。

此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的现象,导致了外部性和拥挤问题,这也要求公共部门进行干预和管理。

这些都意味着对于包括法律、警察和金融等各个方面在内的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

对于教育、娱乐、文化、医疗与福利等方面的公共支出的增长,瓦格纳将其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

他认为对这些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具有收入弹性的。

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实际收入的提高,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共支出的比例也会提高。

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即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是不断增长的。

瓦格纳法则是基于经验分析得出的结沦,它正确预测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它不能解释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共支出的规模将趋于稳定。

瓦格纳的另一个局限在于他把政府部门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将国家看作是一个人,它的存在和决策都独立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瓦格纳没有考虑到公共选择问题,也没有看到政府部门作为一个机构,具有某种内在的膨胀因素,从而瓦格纳法则不能能对公共支出的增长作出全面的解释6、梯度渐进理论(问答)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1961)在《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一书中,对英国政府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公共支出的时期模型。

有时候人们将他们的理论称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公共支出的政治理论上。

他们假定,政府愿意多支出,而公众却不愿意多纳税。

作为投票人的社会公众乐于享受公共产品的收益,又不愿为此多纳税。

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受到纳税人投票赞同或反对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的支出方向时,必须密切关注公众的意愿,关注公众对其隐含的税收将作出的反应。

据此,皮科克和怀斯曼假定存在一个公众可容忍的纳税水平,这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

在经济成长的正常时期,由于经济的增长,政府税收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会相应增长,公共支出规模也会不断增长。

但同时,在经济和社会正常发展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纳税人对其所处的环境感到满意,不愿在增加纳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公共产品的提供。

这样公共支出就难以获得额外的增加或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呈现出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如图1中第一个正常时期对应的公共支出趋势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