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影响
摘要: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城市申办、筹办和主办大型体育赛事。

实际上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主办城市既具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主办城市应把握机遇,努力消除负面影响,促进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城市经济体育产业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在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拓展城市空间等方面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这已受到了全世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然而巴西时间2013年6月17日夜间,在联合会杯刚刚结束小组赛第一轮比赛之后,巴西多个城市爆发了抵制联合会杯的抗议游行,在圣保罗,数万人上街进行了游行,在里约热内卢,游行上升为一场暴力冲突,抗议者在多处点火,打砸公共设施。

巴西人同时爆发抗议游行的目的就是不满政府为联合会杯和世界杯将公共汽车的票价由1.5美元提高到1.6美元,同时对于用150亿美元来举办世界杯而不是教育和公共医疗的建设表示强烈不满。

这使得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影响再度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的热点。

1 对主办城市的正面影响
1.1 促进主办城市经济的发展
现代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显著地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

以奥运会为例: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除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外)为举办城市带来的直接经济盈利就高达数亿美元,同时,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还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产生巨大的诱发效应,如1988年汉城的奥运工程为汉城带来了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悉尼因举办2000年奥运会而带来的海外投资高达87亿美元[1]。

1.2 加快主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要投资新建高质量高标准的体育比赛场馆,同时也要有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很多城市都利用主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契机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如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投资120亿元人民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珠江大桥、全封闭的环城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等,整个工程使广州市成为了一个现代化交通网络城市。

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定为“绿色奥运”,北京投资了1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项目达142个,除了31个比赛场馆和59个配套训练场之外,修建5个环路、109km的地铁,还有占地1.215hm2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对危旧房改造和环境治理等等[2,3]。

1.3 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举办体育赛事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如上海自2004年起陆续举办了F1大赛、网球大师赛、斯诺克大师赛、世界田径黄金联赛、国际马拉松赛和国际高尔夫赛等国际赛事;而北京也在2008年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

这些国际大赛为举办城市增加了不少的人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从而也就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1.4 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 观众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会引起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扩大对体育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主办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比如在举办第七届城运会之后,江西省南昌市在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方面做足了文章,既能满足竞赛训练、举办全国性运动会、单项国际比赛和大型文化、展览等活动,又能对广大群众开放,开展全民健身娱乐活动,进行市场化开发。

通过开发和管理等模式上的不断尝试,极大地推动了南昌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4]。

1.5 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带动全民健身
当地市民是主办大型体育赛事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从高水平的比赛中既欣赏到竞争体育本身的美,又能加深对体育内涵的理解,培养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大型体育赛事筹备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力度大,会引起市民的持续关注,增强市民投身体育运动的兴趣。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例,每一次大型体育赛事在呼和浩特举办
后,都会留下“痕迹”。

曾经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元老杯乒乓球赛,吸引了来自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

比赛结束后,在呼和浩特掀起了一场乒乓球热。

近年来,呼和浩特陆续举办了多次乒乓球邀请赛,每次都有大批爱好者参赛,“新面孔”不断涌现。

大型体育赛事使呼和浩特的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5]。

2 对主办城市的负面影响
2.1 经济方面的风险
近年来大型体育赛事的参赛运动员及官员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举办成本也就跟着提升了起来,而且除了赛事运作本身的成本外,主办城市还要投入大量资金新建高质量高标准的体育比赛场馆并不断完善,所以对主办城市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并不总是经济利益,有时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甚至是巨额债务。

2.2 大量游客涌入给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赛事期间,由于针对比赛相关区域的交通管制和大量观众、游客的涌入,城市交通压力大大增加,旅游环境恶化,城市接待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房租、餐饮、交通价格等明显上涨,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

随着短期流动人口的集中增加,城市治安也面临不少隐患,尤其是因赛事导致的不同支持者之间的冲突。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首次出现了“反旅游”现象,也就是说当地的部分居民为了躲避人多拥挤而带来的不便,分分去了
其他的城市。

2.3 体育设施的闲置
耗费巨资修建的大量体育设施和场馆在赛事结束后的利用成为很多主办城市的“烫手山芋”,由于没有很好的赛后利用规划,且场馆自身的维护成本高昂,很多体育设施在赛后被闲置乃至废弃,甚至有些地方对部分场馆进行拆除,场地作他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3 结语
总的来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提高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各主办城市应该把握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重大契机,努力消除负面影响,促进城市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并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1] 徐延松.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2] 刘彦.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 关正春,刘晓盼.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理
论界,2007(10).
[4] 陈欢,吴帆,丁俊峰.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七城会”对南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J].经济视角(中旬刊),20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