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浙江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笔试真题及答案

2018浙江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笔试真题及答案

2018浙江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笔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强调了教师的作用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教学与发展》答案是A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发展。

1632年,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制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直观性等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A。

2.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营造舆论和健全规章制度 D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答案是B 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因此本题选B。

3.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一段话体现的是()。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B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C知识和思想的关系 D知识和智力的关系答案是D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题干中用知识发展在思考力即知与智力的相互转化。

因此本题选D。

4.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

A领导和从属关系 B主导和辅助关系 c衔接和分工关系 D合作和竞争关系答案是C 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衔接和分工的关系。

因此本题选C。

5.“论学取友”、“择其善者而从之”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 B锻炼 C榜样 D修养答案是D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自我修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

自我修养一般包括立志、学习、反思、言、慎独等。

题干所述即向他人学习。

因此本题选D。

6.一线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和本单位的成员进行共同合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属于()。

A调查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质性研究法 D教育叙事法答案是B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因此本题选B。

7.一个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就会出现另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马斯洛称之为()。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安全需要答案是D 本题考查的是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七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属于生理需要。

人在生理需要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安全的需要。

因此本题选D。

8.“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水平,更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前端并最终到达新的发展水平”,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维果斯基答案是D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

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他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

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因此本题选D。

9.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答案是C 本题考查的是人格结构。

性格是指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因此本题选C。

10.“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认识反映了人类思维的()。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具体性答案是C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特性。

思维的概括性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

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二是通过思维,能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是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每次地板“潮湿”就要下雨,从而总结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这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因此本题选C。

11.老师说“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铁重”时,穆丽丽不假思索选择铁重,老师又问“确定吗?”,穆丽丽点了点头,这说明穆丽丽解决问题时受到的影响因素是()。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答案是C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既可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也可能使人的思维呆滞,限制个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题干中描述的情形表明穆丽丽的解答思路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

因此本题选C。

12.《浙江省中小学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属于()。

A教育规章 B地方性教育法规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单行法规答案是A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渊源。

《浙江省中小学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为2004年浙江人民政府颁发的教育规章,为预防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公正、及时处理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提供了依据。

因此本题选A。

13.《教师法》中规定的不属于教师的权利是()。

A指导家长权 B进修培训权 C科学研究权 D带薪休假权答案是A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

依据《教师法》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体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和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因此本题选D。

14.某乡镇小学为了提升小升初的竞争力,分设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改正的责任部门是()。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答案是B 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因此本题选B。

15.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依据是()。

A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B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与责任的承担能力C相关当事人的错误性质和悔过态度正确答案是A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本题选A。

二、辨析题1.教学就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课。

[答案解析]错误,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该说法缩小了教学的范围,因此该说法错误。

2.教师取得资格证书意味着教师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答案解析]错误,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只是成为教师的前提基础。

因此该说法错误。

3.消极强化与惩罚的性质一样,都是学生想要回避的教学行为。

[答案解析错误,消极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行为发生的频率。

而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二者性质不同。

因此,该说法错误。

4.学习迁移就是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的新知识产生的一种促进作用。

[答案解析]错误,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中。

而且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抑制作用,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该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文化制约性。

[答案解析](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答案解析](1)学科课程的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做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2)活动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

3.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答案解析](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2)明确问题。

又叫理解问题。

明确问题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明确问题就是把问题分解为局部的、具体的问题,使思维活动更有指向性。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