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8. 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法.
8. 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法.
领事特权与豁免与外交特权与豁免之比较 (区别)
• 领馆的豁免 ★关于馆舍不得侵犯
• 馆舍不可侵犯的范围 • 特殊情况下的推定同意 • 有条件的征用。
• 领馆人员的豁免
★人身一定程度的不可侵犯
★管辖的豁免 ★作证义务的豁免(仅限于其 职务行为) ★捐税及关税的免除:限于私 人物品,只限本人直接需要 量 ★《公约》并未规定领馆人员 的寓所、财产不可侵犯(可 在互惠的基础上给予)
领事关系法
• • • • • • 领事关系的历史 领事关系的建立 领事职务:P266 领馆人员的组成 领事关系与外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领事特权与豁免
• 中世纪的商人领事 18世纪领事制度兴盛 代瓦解)
16世纪出现职业领事 领事裁判权(20世纪70年
领馆人员的组成 领事官员(相当于“外交代表”) 领馆雇员(相当于“行政与技术人员”) 服务人员(相当于“事务职员”)
• 来往公文不得侵犯; • 外交邮袋不可开拆或扣留 • 外交信使人身不得侵犯
• 5、行动及旅行自由 • 6、免纳捐税和关税
各国对使领馆的特殊保护
• 在门口设岗警卫;设置流动哨岗、派便衣保安巡逻 • 对在使领馆门前和附近的示威抗议活动做限制性的规 定: • 葡萄牙法律规定,禁止在距离外交机构和领事机构不 到100米处举行游行集会、群众大会和游行; • 美国国会1938年颁布法令规定,在距离哥伦比亚特区 内任何外国政府或其代表占用做大使馆、公使馆、领 事馆或为其他公共目的的任何房舍500英尺以内举行 游行示威,必须得到该区警察总监的许可,否则,警 察当局可命令散开,如拒不散开,则为非法行为。
★通讯自由方面: 外交邮袋的
开拆问题
★与派遣国国民通讯联络的权
利
“人身自由一定程度的不得侵犯” • ★接受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步骤防止领事官员人 身自由或尊严受任何侵犯。 • ★例外: • 领事官员犯严重罪行、依主管司法机关的裁判, 可逮捕或羁押候审 • 为执行有确定效力的司法裁决,可对领事官员 施以监禁或对其人身自由加以拘束 • 如对领事官员提起诉讼,该员需到管辖机关出 庭。但对该员所任职位予以适当尊重。
• 外交特权与豁免
• 使馆及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人员的义务
国内外交机关
(一)国家元首
→外关系上的最高机关和最高代表
(二)政府
→ 对外关系的领导机关
(三)外交部门
→对外关系的主管机关
*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在外国时, 均享有全部外交特权与豁免
外交关系的建立及使馆的职务
• 使馆的建立 •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条:国与国之 间外交关系及常设使馆之建立,以协议为 之。 • 使馆的职务 • 代表、保护、交涉、调查及具报、促进及 发展
大使
使馆馆长
公使
代办 参赞 专员 外交职员 武官 秘书 行政与技术职员 事务职员
可能被宣布为 “不受欢迎的 人”
外交代表
使馆人员
使馆职员
可能被宣布为 “不能接受的 人”
注意使馆馆长与武官的特殊派遣程序:事先征得接受国同意
使馆馆长的等级
向国家元首派遣之大使或教廷大使,以及 其他同等级位之使馆馆长 向国家元首派遣之使节、公使或教廷公使 向外交部长派遣之代办 → 区别与临时代办
外交关系法和领事关系法
• 外交关系法
• 调整范围 • 法律渊源 • 具体内容 外交关系概述
外交特权与豁免
• 领事关系法
外交关系法(一):调整范围
狭义:互设使馆 进行交往
外交关系的建立 外交活动 外交关系 外交关系法
外交特权与豁免
广义:互设常驻 代表机构、参加 国际组织、互访 等
使馆及其人员对驻 在国的义务
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1、使用国旗或国徽 2、使馆馆舍不得侵 犯
问题(1):如何理解 “馆舍”?
供使馆使用及供使馆馆长 寓邸之用的建筑物或建筑 物的各部分及附属的土地
免受搜查、 征用、扣押 或 强制执行
不得侵犯
问题(2):如何理解 “不得侵犯”
未经许可 不得进入 (不作为)
特殊保护 (作为)
• 3、档案和文件不得侵犯(不论何时何地) • 4、通讯自由
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 联系:1、建立外交关系通常也意味着建立领事关系。2、 职务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 区别:二者的地位不同——领事是国家的商务代表;外 交代表是国家的政治代表(全面关系)。因此: • 1、执行职务的地域范围和交涉的级别有别; • 2、职责内容不同; • 3、特权与豁免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 4、领事关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案例
• Jason是某国驻中国使馆的参赞。2003年5月,他欲将其在北 京某小区的一套商品房转让,为此与张某签订了买卖合同。合 同签订后,张某支付了首期房款,双方在房管部门办理房屋转 让的有关手续。但Jason在没有交付房屋的情形下,又将该套 房屋卖给李某,并已将房屋交付给李某使用。为此张某在北京 中级人民法院对他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对房屋的所有权、 Jason按合同约定履行交房义务,撤销Jason与李某签定的房 屋买卖合同,并支付合同约定的违约金。 • 问题1:法院能否受理该案? • 2、如法院受理该案,且张某胜诉,双方均未上诉。在案 件执行阶段,法院得知Jason有如下财产:在(1)某银行的存 款人民币5万元;(2)车辆一部,该车一直停在使馆内部的停 车场上;(3)随身佩带的劳力士手表一块。(4) Jason在另 一小区购买的、现在正在居住的房屋一套。问:法院能否对上 述财产进行强制执行?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适用范围
• 人员范围:
外交代表 外交代表的家属:以非接受国 • 时间范围: 国民为前提享有相同的豁免。 • 自进入接受国境内就任 行政和技术职员及其家属:如 时开始,直至职务终止。 非接受国国民且不在该国永 久居留的,可享受大致相同 • 但对于其以使馆人员资 的特权与豁免。 格执行职务的行为,豁 免应始终有效,即便其 事务职员:如非接受国国民且 不在该国永久居留的,仅就 职务已终止。 执行职务的行为享有豁免。
行政管辖豁免
非职务行为无豁免权
• 【案例分析】
• 埃文斯为家国驻乙国的领馆官员,汤姆为丙国驻乙国使馆 的二等秘书。一日,埃文斯在乙国某城市驾车旅游时,因 违反交通规则将一行人撞成重伤,然后逃逸,致使该行人 死亡。汤姆刚好路过,目睹了事件经过。假如甲乙丙三国 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公约》的缔 约国,三国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 方面的协议,根据以上二公约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哪些 是错误的? • 1.只有甲国明示放弃管辖豁免,乙国才可对埃文斯进行刑 事诉讼; • 2.只有埃文斯明示放弃管辖豁免,乙国才可对其进行刑事 诉讼; • 3.只要汤姆本人表示愿意即可出庭作证,无论丙国驻乙国 使馆是否同意; • 4.乙国不可以强迫汤姆作证,因为他享有外交豁免权。
国家之间商定交换何 种等级的使馆馆长 在优先地位及礼 仪事项上起作用
外交特权与豁免
• 案例导入:美国驻德黑兰的外交人员和领事人员案 • • • • • 特权与豁免的依据 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适用范围 使馆及外交代表的义务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依据
理 论 依 据 法 根 律 据
属于不享有管辖豁免的三种 例外情形 ,且其执行无损于 外交代表的人身或寓所不可 侵犯权的
行动及通信自由
其他特权与豁免
免除捐税、关税、行李免受查验 其他
• 【案情简介】 • 甲国驻乙国使馆一等秘书林某和配偶以及服务人员司机张某 驱车前往乙国某法院,应诉林某在乙国的私人房产纠纷案件。 在返回途中,与当地人丙某撞车。双方下车后发生口角,林 某和张某将丙某达成重伤。然后,林某等人坐车离开,回到 其私人寓所。根据乙国刑法,林某和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故 意伤害罪。案发后,当地警方对林某和张某的私人住所进行 搜查,并将两人拘留。 • 问题: • 1.林某涉及的私人房产纠纷案件,林某是否享有管辖豁免? • 2.对于林某和张某的故意伤害犯罪行为,该二人是否享有管 辖豁免? • 3.乙国警方能否对林某和张某的私人住所进行搜查? • 4.假设警方在确认林某没有参与殴打丙某时,当地法院在审 讯张某时,能否采取强制措施要求林某作证? • 5.乙国能否宣布林某为不能接受的人?如果宣布,甲国能否 要求乙国解释原因?
使馆及外交代表的义务
• ★尊重接受国法律和规章; • ★不干涉接受国内政; • ★与接受国洽谈公务,应与或经由外交部或商定之
其他部门办理;
• ★使馆馆舍不得充任与使馆职务不相符的用途。
• 第一,使馆无拘留权。使馆在驻在国领土上,无权在馆舍内 拘留任何人,即使对其本国侨民,一概不得拘留。如发生拘 人事件,驻在国有权要求有关使馆将人交出。第二、使馆无 外交庇护权。
外交关系法(二):法律渊源
• 习惯法 • 条约: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 目前有174个缔约国
外交关系法(三):具体内容
• 外交关系概述
• • • • • • • • 国内的外交机关与驻外的外交机关 外交关系的建立 使馆的职务 使馆人员的构成 根据 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使馆其他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领馆人员的管辖豁免
刑事管辖豁免
职务行为才有豁免权 以下案件即便是因职务行 为而产生,也无豁免权: 1.领事官员或领馆雇员并 未明示或默示以派遣国代 表身份而订立契约所生的 诉讼; 2. 第三者因车辆、船舶或 航空器在接受国内所造成 之意外事故而要求损害赔 偿的诉讼 3.主动起诉所引起的反诉
民事管辖豁免
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
不受任何方式的逮
尊重并保护其人身、自由和尊严 不得对外交代表进行司法程序处置 私有不动产物权 完全的刑事管辖豁免 私人继承诉讼 私人专业或商业 活动 主动起诉之反诉 民事管辖豁免 作证义务的豁免 执行豁免
管辖豁免
派遣国明示放弃 执行豁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