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朝的法律制度

明朝的法律制度


明朝的中枢机构设置 明朝的法律制度
三、明朝的刑事法律制度
v 1、定罪量刑原则的变化,突出打击对象,加重打 击力度
v 1)“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是指在相同罪名的
处罚程度上 ,明律“重唐律之所重,轻唐律之所轻”。凡 是唐律中被当作重罪处罚的,明律的量刑比唐律更重,凡是 唐律中的一些轻罪条款,明律的处罚较唐律更轻。明律的 “重其所重”,主要体现在一些政治性犯罪、严重的逆伦犯 罪及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方面。 “轻唐律之所轻”,主要 是体现在“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方面。原因: 社会矛 盾的激化,社会风俗的改变,形式上的要求放松。
消除“祸根”措施: 废大将军都督府
废丞相,废中书省;
(2)打击贪官污吏
明朝的法律制度
“重典治国”的主要方法
(1)法外用刑; 明初“四大案”: 空印案 郭桓贪污案 胡惟庸谋反案 蓝玉谋反案
(2)加重法律的处罚力度;
明朝的法律制度
(二)主要的立法
v 1、《大明律》:终明之世,明朝后代皇帝都不敢修订《大明律》的 “律文”。
v 2)加重处罚反逆大罪
v 3)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交结
v 4)严惩官吏渎职与贪赃犯罪
明朝的法律制度
2、刑罚制度的变化
v 1)充军 是明代的创设。将犯罪人发往蛮荒之地做苦役。明朝的充
军分为五等: 极边(四千里外) 烟瘴(四千里外) 边远 (三千里外) 沿海(二千五百里外) 附近(二千里外)
v
明朝“充军”又分“终身”和“永远”两种类型。被“永远”充军
者,世代延续被充军,非奉皇帝特旨,不得开释。
v 2)枷号 v 3)廷杖 v 4)凌迟刑的广泛使用
明朝的法律制度
3、罪名的变化
v 1)奸党罪:交结朋党
v 2)其他:交结近侍官员
v
大臣专擅选官
v
上言大臣德政等
v
以上三罪都是朱元璋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防
止皇帝被欺蒙所定的罪条。史家有谓“此乃太祖无
弊不防而设。然猜忌过甚,则刚克消亡。朝多沓沓
之流,士保容容之福。每当大事,则唯诺盈廷”,
这正是明朝政治败坏的重要根源。
明朝的法律制度
四、明朝司法制度的变化
v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 v 1、中央:“三法司”: v 2、地方: (1)省、府、县三级; (2)“申
明亭” v 3、特务机关:司礼监 东厂、西厂、内行厂 锦衣卫 v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变化 v 1、诉讼制度: v (1)诉讼管辖制度: v (2)诉讼权利之限制:①“干名犯义” ;②年龄、
明朝的法律制度
2020/11/1“重典治国”的立法思想与法制实 践
v (一)立法思想
v 1、刑乱国用重典 v 2、礼法结合、明刑弼教
明朝的法律制度
“重典治国”的目标
(1)打击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朱元璋:“帝王六大祸根”:权臣、宦寺、后宫、 外戚、方镇、诸侯
性别之限制;③现禁囚犯之限制;④官吏民事诉讼 之限制。 v (3)禁止越诉; v (4)诬告加等反坐 v 2、审判制度的变化
明朝的法律制度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6
明朝的法律制度
v 4、《榜文》以调整民事关系为主
v 5、条例的编纂和修订:《问刑条例》,《大明律集解附例》
v 6、《大明会典》:行政法规汇编
明朝的法律制度
二、明朝行政立法与行政体制的变化
v 1、中枢机构设置的改变
v 2、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
v 3、官吏选拔:科举制度程序和内容的变化
v 考课
v 监察制度
明朝的法律制度
v 2、《大明令》: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
v 3、《明大诰》和《榜文》:刑事特别法
v (1)特别的罪名:禁游食、禁官吏下乡、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等等;
v (2)特别的刑罚:
v (3)强制宣传: “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 有者可减罪一等。无者,各加罪一等。” 《大诰》成为中国法制史上 空前普及的法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