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为确保桥式起重机检验的规范和统一,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检验细则。
2.适用范围:本检验细则适用于桥式起重机的验收检验、定期检验和特殊检验。
3.检验依据:本细则判定了桥式起重机监督检验的检验项内、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方法。
GB6067-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14405-93 《通用桥式起重机》GB14406-93 《通用门式起重机》GB3811-83 《起重机设计规范》JB1036-82 《通用桥式起重机技术条件》JB4102-86 《双梁通用门式起重机技术条件》JB1306-84 《LD电动单梁起重机》JB2603-84 《LX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4.验仪器设备(见表1)表15.基本情况5.1 检验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对被检设备的资料进行审查及熟悉、了解。
5.2 基本情况需要明确是:1).设备使用单位2).安装位置3).地址4)联系人5).邮编6).联系电话7).制造单位8).产品出产编号9).安装单位和安装时间10).维修单位和维修时间。
6.设备主要参数6.1 名称指桥式起重机。
6.2 额定起重量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时允许起吊的物品重量,称为额定起重量,单位为kg。
如使用其他辅助取物装置和吊具(如抓斗、电磁吸盘、夹钳等)时,这些装置的自重应包括在起重量内。
6.3 起升高度起升高度是指起重机工作场地地面或起重机运行轨道顶面到取物装置上极限位置的高度(如用吊钩、量到吊钩中心;如用抓斗及其他容器时,则量到最低点)。
当取物装置可以放到地面以下或轨道顶面以下时,其下放距离称为下放深度。
起升高度和下放深度之和称为总起升高度。
起升高度的常用单位为米。
6.4 馈电方式分为:1)安全滑触线2)软电缆3)导电祼滑线三种6.5 跨度指起重机运行轨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单位是米(m)。
6.6 运行速度指运行机构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起重机大车或小车的运行速度。
单位是米/分(m/min)。
6.7 起升速度指起升机构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时取物装置的上升速度。
单位是米/分(m/min)。
6.8 操纵方式分为司机室和地面。
6.9工作环境分为室内和露天。
7.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方法。
7.1 起重机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单位应提供表(2)中所规定的各种技术资料其内容完整、正确、规范。
7.1.1 检验方法:检查、审核表(2)所规定的各种技术资料。
表(2) 申报时检验应提供的资料合格,有一项不符合则为不合格。
7.2作业环境及外观检查7.2.1采用司机室操纵的起重机,用于有毒、有豁环境作业时,应有保护司机安全与健康必要的防护措施。
7.2.1.1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7.2.1.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2.1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2.2起重机明显部位应有清晰可见的额定起重量标志和产品铭牌,有司机室时铭牌应设在司机室内;在用起重机应有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7.2.2.1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7.2.2.2结果判定:有起重量标志和铭牌且清晰可见,则判定该项为合格,无标牌或标牌不清晰为不合格。
7.2.3红色安全色:大车祼滑线非导电面、缓冲器(橡胶缓冲器除外)、扫轨板(若有)和轨道端部止挡;黄黑相间的安全色:吊钩滑轮组侧板、大车滑线防护板、有人行道的端梁外侧以及移动式司机室的走台与梯子接口处的防护拦杆;红色灯光标志:大小车滑线(电缆除外)的两端。
7.2.3.1检验方法:目测。
7.2.3.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2.3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2.4起重机上和其运行能达到的部位周围的人行通道和人需要到达维修的部位,固定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5m,其它部位应不小于0.1m如安全距离不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
7.2.4.1检验方法:a:将起重机开至固定物最低点下方垂直位置,用5m卷尺测出距离。
b:当起重机大车处于立柱位置时,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起重机凸出部分与立柱的距离,测量每一立柱与端梁凸出部位的距离,其最小值为该项目的记录值。
7.2.4.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2.4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2.5起重机上应有安全方便的检修作业空间或提供辅助的检修平台。
7.2.5.1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7.2.5.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2.5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2.6通向起重机及起重机上的通道应保证人员安全、方便到达,其梯子、栏杆和走台应符合GB6067的有关规定。
7.2.6.1检验方法:用5m卷尺测量结合外观检查。
7.2.6.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2.6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金属结构及连接7.3.1主要受力构件不应有整体失稳、严重腐蚀、严重塑性变形和产生裂纹。
7.3.1.1检验方法:目测主要受力构件处(主梁、端梁、主端梁连接、支脚、支脚与梁连接等处)不得有明显可见的连接缺陷和腐蚀、开裂等缺陷。
对是否开裂不能确定,可用肥皂水泥渗透试验,若有汽泡为开裂,无汽泡为不开裂。
7.3.1.2结果判定:上述检查分项目均符合要求判为合格;若有一个分项不符合要求,则判为不合格。
7.3.2金属结构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螺栓或柳钉连接不得松动,不应有缺件、损坏等缺陷;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有足够的预紧力矩。
7.3.2.1检验方法:用力矩扳手、放大镜结合外观检查。
7.3.2.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2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3主梁上拱度和下挠度7.3.3.1 3.3.1新制造起重机的主梁上拱度为(0.9~1.4)S/1000。
载荷试验后主梁上拱度应不0.7S/1000。
7.3.3.1.1检验方法:a:起重机空载,小车位于跨端,或支脚处(有悬臂起重机)。
在跨距内至少取五个测量点,用拉钢丝或水准仪进行测量,经计算或画拱度曲线图,求得上拱值。
b:载荷试验后,按上述方法再测一遍主梁上拱度。
7.3.3.1.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3.1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3.2 3.3.2在用起重机在额定载荷下,主梁跨中下挠值达到水平线下S/700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7.3.3.2.1检验方法:用拉钢丝或水准仪进行测量。
7.3.3.2.2结果判定:在用起重机在额定载荷下,主梁下挠值不应超过水平线以下S/700。
若检测结果符合以下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7.3.4主梁腹板不应有严重不平,其局部平面度,用1m平尺测量,在离受压区翼缘板H/3以内不大于0.7δ。
(δ为腹板厚度)7.3.4.1检验方法:用1m平尺测量。
7.3.4.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4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5新安装起重机,出现啃道现象时,应测量跨度偏差:当S≤10m时,△S=±2mm;当S>10m时,△S=±[2+0.1(S-10)]。
7.3.5.1 测量部位为大车两车轮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以车轮端面为基准用钢卷尺检测。
测量时,钢卷尺应自由下垂,不随风飘动,钢卷尺的拉力和测量修正值,起重机的跨度偏差等于实测值加测量修正值和钢卷尺计量修正值与理论跨度之差。
如果对车轮的两个端面测得不同数值时,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跨度的实测值。
7.3.5.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5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6 小车轨道7.3.6.1 3.6.1当Q≤50t的正轨及半偏轨箱型梁的轨距偏差:两端:±2mm;跨中:当S≤19.5m,为+1~+5mm;当S>19.5,为+1~+7mm;其他梁不超过±3mm。
7.3.6.1.1检验方法:在跨中和跨端分别用钢卷尺测量,用测得的三个数值与轨距的公称尺寸之差最大值定为小车轨距偏差值。
7.3.6.1.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6.1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6.2轨道接头的高低差、错位和间隙应符合要求。
7.3.6.2.1检验方法:用钢板尺和塞尺测量。
7.3.6.2.1结果判定:检验结果应满足:a、接头处高低差D≤1mm;b、接头处间隙e≤2mm;c、接头处侧向错位f≤1mm;如检验结果满足7.3.6.2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6.3两端轨道长度应≥1.5m,且在端部加挡块。
7.3.6.3.1检验方法:用5m卷尺测量。
7.3.6.3.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6.3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7司机室7.3.7.1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连接牢固、可靠。
7.3.7.1.1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7.3.7.1.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7.1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7.2应有合适的灭火器、绝缘地板。
7.3.7.2.1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7.3.7.2.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7.2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3.7.3应有良好视野和足够的空间;门的开向应符合要求,且有门锁装置。
7.3.7.3.1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7.3.7.3.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3.7.3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4大车轨道7.4.1新安装起重机,出现啃道现象时,应测量轨距偏差:当S≤10m时,△S=±3mm;当S>10m时,△S=±[3+0.25(S-10)] mm。
最大不超过±15mm。
7.4.1.1检验方法:用30m钢卷尺测量,注意加上测量修正值,所用拉力不小于150N。
7.4.1.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4.1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4.2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1/1000;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10mm。
7.4.2.1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法检测。
7.4.2.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4.2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7.4.3轨道接头的高低差、错位和间隙应符合标准要求:轨道接头的伸缩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7.4.3.1检验方法:用塞尺和钢板尺测量。
7.4.3.2结果判定:大车轨道应:a、接头间隙≤2mm;b、温差间隙4~6mm;c、横向错位≤1mm;d、接头高低差≤1mm;如检验结果满足以上a b c d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一项不合格则为不合格。
7.4.4轨道实际中心与梁的实际中心偏差不10mm,且不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
7.4.4.1检验方法:用卷尺测量。
7.4.4.2结果判定:如检验结果满足7.4.4中的要求,则判定该项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