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36岁,外伤导致上前牙折断,留有残根,牙周正常,无其他全身性疾病,医生建议行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
一、提出问题
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成年人前牙是否合适有效?
P:上前牙冠折的成年男性
I: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
C:双盲法
O:修复的临床效果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维普资讯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纤维桩;前牙
检索策略:纤维桩AND前牙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96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应用》
三、评价证据
题目: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应用
作者:汪延宝
单位: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杂志来源:《黑龙江医药》2012年第4期 2 页618-619页
I.[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应用于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98例患者的137颗前牙残冠残根为研究对象,137颗残冠残根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选择玻璃纤维桩和复合树脂进行粘结,形成桩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进行全瓷冠修复。
结果:经过3个月一2年的随访观察,132颗成功,5颗因纤维桩脱落失败,无根折、桩折现象,修复成功率为百分之96.35,修复效果满意。
结论:玻璃纤维桩可以作为理想的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材料。
关键词
:玻璃纤维桩;前牙;残根残冠
II.[原文剖析]
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
1.1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应用于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效果
1.2背景
随着现代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冠、残根经过治疗后得以保留,但常因伴有大面积的牙体组织缺损,需要进行全冠修复。
对于残冠、残根最好的修复方法是桩核冠修复,能增加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
玻璃纤维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核材料,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及美学性能,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能有效缓解牙本质的应力集中,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取得了良好疗效。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
选择2007年7月一2010 年7月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有保留价值的前牙残冠残根98例137颗患牙,男53例,女45例,年龄18—70岁。
所有患牙均需符合如下条件:(1)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以上,牙龈牙周组织健康,牙齿无松动。
(2)X线片显示根充恰填,根尖周无阴影或阴影面积逐渐缩小。
(3)临床冠龈上长度大于等于2mm,桩长度大于等于7ram,以确保全冠有足够长度的金属领圈。
(4)患者均知情同意。
3.研究场所(setting)
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4.研究对象(research subjects)
4.1诊断标准
患者牙列恢复功能和美观,至少两年,无根折、桩折现象。
4.2纳入标准(including criteria)
研究对象为前牙冠折患者,无严重牙周疾病,身心健康,无其他全身性疾病。
4.3排除标准(excluding criteria)
有严重牙周病,患者不配合治疗者。
4.4样本含量(sample size)
样本总计98例,男53例,女45例
5.干预措施(intervention):
残冠残根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选择玻璃纤维桩和复合树脂进行粘结,形成桩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进行全瓷冠修复。
6.主要结果的测试指标(main outcome):
成功:冠或桩无脱落,桩无折断,无根折,牙龈健康,无根尖炎症症状。
失败:如发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则认为失败。
7.主要统计方法(main bio-statistic methods)
计算成功百分比
8.主要的研究结果(main research results)
137颗牙随访2年,有3颗发生桩的松动、脱落,2个边缘密合性差。
无根尖周病变及牙龈炎症,牙槽骨无吸收。
137颗牙均未出现根折、桩折。
137颗牙修复体完整,固位良好,色泽美观,无松动,咬合功能良好,x线片检查牙根无折裂,根尖周组织正常。
8.1一般资料:
经过3个月一2年的随访观察,132颗成功,5颗因纤维桩脱落失败,无根折、桩折现象。
8.2临床疗效比较
修复成功率为百分之96.35,修复效果满意。
9.主要临床结论(main clinical conclusion)
玻璃纤维桩可以作为理想的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材料。
III.[讨论与评价](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一)真实性评价
1,该证据表明研究中未出现失访的情况,随访时间为3周至两年,符合出现溶栓效果的时间标准
2,该证据均按原始分组进入分析过程,采用的是ITT(意向性)分析
3,该证据没有说明是否采用盲法进行研究
(二)重要性评价
(三)可行性
案例中患者是36岁男性患者,虽与该证据中在患者年龄、性别少有不同,但所患疾病特征是一样的,且无免疫缺陷及特殊合并症,可以认为患者情况与研究人群相似。
评价结论:
证据表明,玻璃纤维桩可以作为理想的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材料。
但由于研究人群样本量较小,对于治疗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估计不高,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治疗措施的利弊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循证实践得以解决
四、应用证据(实践决策)
根据文献实践决策
通过对文献的原文剖析及讨论评价,可以认为玻璃纤维桩可以作为理想的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材料,对于可能出现的与证据不符的情况应通过干预措施
进一步的解决处理,并不断地进行循证实践。
五、小结1、本篇医学文献的优点
(1)、研究对象依从性较好,没有出现沾染和干扰。
(2)、研究过程中无失访偏倚,随访时间完整。
(3)、所选研究人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两组间无较大差异性。
(4)、文中表述条理清晰,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本篇医学文献的缺点
(1)人群选取具有地区性,不能代表所有人群。
(4)没有对照其它治疗前牙残根的方法。
(5)数据采集及客观指标检查会受到人为因素、个人检测水平及经验的影响。
3、本次文献评价工作的收获
通过对此文献的评价,我收获颇多。
(1)对于自己所处的学科领域有了更深刻的探索和学习,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2)加强了在网上搜集文献的能力。
(3)对于《循证医学》这门课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了通过循证实践能够获得最佳的研究证据用于决策患者的研究治疗方案,有利于医疗卫生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4)明确了循证实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及技术的进步,现有的证据可能被新的最佳证据所取代,因此循证医学是一门前沿、新兴的学科。
(5)此次评价加深了对于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巩固,激发了我对于循证医学的无限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