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PPT

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PPT

2
《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特点
• 借题发挥 伤时骂世 • 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 时代文化精神生活的反映 • 按头制帽 诗即其人 • 谶语式的表现方法
3
借题发挥 伤时骂世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
才算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11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 《葬花吟》是林黛 玉感叹身世遭遇的 全部哀音的代表。 在风格上仿效初唐 体的歌行,抒情淋 漓尽致。表现了幻 想自由幸福而不可 得时,她性格。那 种不愿受辱被污, 不甘低头屈服的孤 傲不阿的性格
•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 倾.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昏庸腐朽。
---------指桑骂槐,揭露统治者的
孰料鸠(jiū)鸩(zhèn)恶(wù)其高,鹰鸷(zhì)翻遭 罦(fú)罬(zhuó);薋(cí)葹(shī)妒其臭(xiù), 茝(chǎi)兰竟被芟(shān)鉏(chú)!
--------讽刺政治黑暗,缅怀在政治 斗争中牺牲的人物。也感伤自身际遇。
• 制灯谜,玩骨牌,行酒令,是清代极 为流行的社会风俗。
6
按头制帽 诗即其人
• 黛玉:风流别致
•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 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 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葬花吟》 • 《桃花行》 • 《秋窗风雨夕》 • 《问菊》《菊梦》 • 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
9
谶语式的表现方法
•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副册,正册 • 元宵灯谜 • 花名签 • 黛玉《葬花吟》
10
《葬花吟》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8
按头制帽 诗即其人
• 湘云:清新洒脱 • 《柳絮词》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
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 《供菊》《菊影》《对菊》 • 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犹抱琵琶,举手投足。史湘云的
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 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大观园中,史湘云的身 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也不端着贵族的 空架子。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 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主讲人:吴薇 田洋
1
《红楼梦》中几次大规模出现诗词 曲赋的回目
•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夺魁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 探索宝黛悲剧的重要线 索。
宝玉从听《葬花吟》中预 感到的,首先是“黛玉 终归无可寻觅之时”, 然后才又推及他人,自 身和大观园花柳等等。 指出此诗并非泛泛之音。
12
谢谢观赏! 如有不足,多多包涵
13
4
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 《红楼梦》中的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 合在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十二 钗的判词,元宵节的制灯谜,黛玉的《题 帕三绝》等)
• 以古通今,带有暗示性质。(在第五回中 有一篇描写警幻仙姑的赋,是写宝玉与秦 氏有暧昧关系的托言)
5
时代文化精神生活的反映
• 《红楼梦》通过赋诗,填词,题额, 拟对,制谜,行令等情节的描绘,多 方面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文 化精神生活。
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7
按头制帽 诗即其人
• 宝钗:含蓄浑厚
• 《柳絮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 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咏白海棠》 • 《忆菊》《画菊》 • 《螃蟹咏》
• 宝钗的诗文基本上是大观园诗社活动的应时之作,自有其雍容浑 厚的品格。她所提出的诗歌创作,要“各抒己见”、“不与人 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也都是很有见地的。小说中 几乎从未表现过宝钗像黛玉那样有过情之所至、有感而发的创作 诗词的激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