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供油系拆装(注意整个系统的布置与连接)(从车上依次拆下各连接接头,输油泵、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注意燃油截断电磁阀的接线,把所有部件清晰干净。
)1.喷油泵的拆卸A型喷油泵为例:1)准备工作。
清理脏物,拆下所有燃油管,拆下控制连接杆,拆下电磁线圈。
2)用专用工具转动发动机,确定第一缸的TDC(压缩上止点)位置。
缓慢转动曲轴的同时,把TDC正时销推人凸轮轴齿轮的孔中,注意确保在确定TDC位置后退出TDC正时销。
3)拆下齿轮盖检修帽。
从喷油泵轴上拆下螺母和垫圈,用专用燃油泵齿轮顶拔器,将喷油泵驱动齿轮从轴上松开。
对装有PES6P喷油泵的发动机,必须拆下喷油泵支架。
4)拆下喷油泵法兰上的装配螺母,拆下喷油泵。
2.喷油泵的分解(1)A型喷油泵的拆卸1)将喷油泵紧固在翻转架上。
2)将扳手固定在提前器上,然后用套简扳手拆卸圆螺母,将取出器装在提前器上,拆下提前器。
3)将联轴器装在凸轮轴上。
4)松开螺栓,拆下窗口盖板,卸下输油泵。
5)转动凸轮轴,直到挺柱位于上止点位置为止,把挺柱保持销插入挺柱体上的小孔中,抬起挺柱,隔开挺柱与凸轮轴。
对螺栓调整型挺柱,把挺柱保持板插在挺柱调整螺栓与锁紧螺母之间。
6)拆去调速器。
7)用木锤轻轻敲击调速器壳,使其与喷油泵壳体分开。
8)将喷油泵侧放,并用L形手柄拆下螺塞。
用螺钉旋具拆下固定中间轴承用的螺钉。
9)将喷油泵垂直地装在万向翻转台上,从凸轮轴上拆下联轴器。
10)转动凸轮轴直到其驱动侧键槽朝向正上方,然后将油封导套装在凸轮轴上,用扳手拆下螺栓,用木锤从调速器侧轻敲凸轮轴端,用螺钉旋具拆下轴承座。
从驱动侧一边拆卸凸轮轴及中间轴承。
11)再次把喷油泵侧放,将挺柱插入器插进底部螺塞孔内,用挺柱插入器推动挺柱,同时拆下挺柱保持销,经轴承端盖孔将夹具插入泵内,卡住挺柱并将其从喷油泵壳体卸下。
12)从喷油泵底部螺塞孔卸下柱塞,拆下弹簧下座、柱塞弹簧,按序摆放。
13)拆卸弹簧上座后,拆下控制套和齿圈。
14)使喷油泵直立,用扳手拆下出油阀紧座锁夹,用套筒扳手松开出油阀紧座,将出油阀紧座、减容体及出油阀弹簧一起拆下,用镊子将出油阀及密封垫片取出,按拆卸顺序把出油阀放在清洁的燃油里,做法和拆卸柱塞时一样,用手指轻推出柱塞套,将其装配在相应的柱塞上,并放在燃油内。
15)拆卸控制齿条定位螺钉,从喷油泵壳体内抽出控制齿杆。
3、喷油泵的装配A型喷油泵的装配过程与其拆卸过程相反,这里不再赘述。
A型喷油泵在装配过程中需注意如下事项:1)喷油泵控制套的定位。
2)喷油泵柱塞控制壁上的安装记号朝向窗口。
3)喷油泵油量控制齿条与油量控制齿圈的啮合位置应居中。
(3)调速器的拆装1)调速器的拆卸①拆卸调速器的增压补偿装置或全负荷止挡。
②松开滑块导向螺栓并拆下。
③拆除调速器后壳的固定螺钉,将调速器后壳向上提并转动调速器加速手柄,从而拆下调速器后壳总成。
④松开调速器杠杆与齿杆连接杆销上的卡簧,向后摆动调速器杠杆使其成水平状态。
向后拉出调速器杠杆,取出导向块,用一个皮筋将齿杆连接杆挂柱,防止安装动凸轮轴时引起齿杆连接杆和齿杆变形。
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的拆装检验(了解)A型泵配置的D1型离心式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可能因弹簧松弛或折断,飞块衬套与销轴的配合松旷,油封失效等影响其工作,必要时需解体检修。
(1)解体前旋下放油螺塞14,放净提前器内机油。
(2)将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固定在夹具上,用带状扳手夹住壳体,拧下提前器壳,应注意提前器壳与从动盘之间的螺纹根据喷油泵的旋转方向不同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分解时必须辨清旋向。
(3)撬起驱动盘,用螺丝刀拨压弹簧,取下弹簧及调整垫片,依次取下飞块等内部零件。
2.提前器零、部件检验(1)壳体零件应无裂纹、变形,螺纹应完好。
(2)弹簧无折断、裂纹、疲劳松弛及扭曲,弹簧的自由长度、刚度应符合要求,提前器弹簧应成对更换,不能只换一只。
(3)飞块与销轴的配合间隙为0.08~0.1mm。
使用极限为0.2mm,要求配合灵活又无间隙感。
同组飞块质量差不大于2g。
飞块工作面磨损严重应更换。
(4)油封和油封圈应完好无损。
3.提前器的装配(1)将合格零件清洗吹干,按相反顺序装配。
(2)提前器的弹簧刚度和预紧力直接影响其工作特性,都经选配,检修时应避免错乱。
(3)装配完毕后,向放油孔内加注35~40mL的柴油机机油。
4.提前器的检验(了解)(1)各处密封良好无漏油,或用50kPa的压缩空气从提前器油孔通入检验密封状况。
(2)运转平稳无噪声。
(3)在试验台上配合频闪仪测定时,应符合测试要求,玉柴YC6105QC喷油泵提前器作用转速为650~1400r/min,供油角度提前量为6°~70°。
若测得的工作特性和规定的不符,应更换提前器弹簧或调整垫片。
应注意更换调整垫片只能改变提前器开始起作用和终止作用转速;更换弹簧刚度则可改变工作特性曲线的斜率。
输油泵的拆装及检验玉柴YC6105QC喷油泵的输油泵为活塞式输油泵。
1.输油泵的拆卸(1)拆卸前的检查用手推压滚轮作往复运动,检查滚轮(及挺柱、顶杆偶件)和活塞的运动有无卡滞和行程过小现象,从活塞回弹能力强弱,判别活塞弹簧工作是否正常。
(2)拔出挺柱、顶杆。
(3)拆下手泵部件和出油管接头,取出进、出油口止回阀弹簧及止回阀。
(4)旋下输油泵螺塞,取出活塞弹簧及活塞。
(5)拆卸手油泵部件。
输油泵零部件的检验(了解)(1)输油泵体的检验:所有油道应畅通、干净;泵体各连接螺纹应完整无损;止回阀座平面应平整、光亮;无刻痕、缺口、变形;活塞缸壁光滑无刻痕;泵体与活塞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要求。
(泵体与活塞配合间隙,选配时标准值为+0.005~+0.025mm,使用限度为+0.06mm)。
(2)活塞的检验:活塞表面应无裂纹、深度划痕和过度磨损。
(3)顶杆部件的检验:顶杆与芯套配合间隙不应超过使用限度(顶杆与芯套配合间隙标准值为+0.003~+0.008mm,使用限度为+0.20mm)。
磨损严重时允许增大顶杆直径尺寸来恢复配合间隙。
顶杆长度使用限度为-0.5~-0.8mm。
(4)止回阀的检验;止回阀应磨损均匀,无裂纹;工作面若磨损台阶或轻度变形,可在研磨平台上磨平。
(5)手泵部件的检验:用手掌心堵住手泵接头孔,抽动手泵拉钮,检验手泵活塞与筒壁的密封性,当掌心触感到较大吸力时,手泵部件可不必拆检继续使用。
否则必须拆检,并保证活塞与筒壁的配合间隙(通常只需更换活塞上的“O”形橡胶圈)。
(6)其他零件的检查:滤网、封油垫圈应无损坏;弹簧应无裂纹、折断、松弛、扭曲等现象。
输油泵的装配按拆卸相反的顺序装配输油泵,在装配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活塞、顶杆、滚轮体装配时,表面涂抹适量机油润滑;起密封作用的垫圈,安装时应保证端面压紧宽度均匀,不偏斜;泵体螺塞、接头螺栓座等安装时,螺纹尾部或压紧端面允许使用少量密封剂。
输油泵总成的试验(1)一般检查:顶杆、输油泵活塞应运动灵活,配合良好,无卡阻、发涩现象。
(2)密封性检验:旋紧手泵拉钮,封严出油孔,在进油口通入200~300kPa压力的压缩空气,然后浸在清洁的轻柴油中检验输油泵各处的密封情况,顶杆与芯套配合处允许有0.3—30mL/min的漏气量,其他部位漏气时应通过检查紧固和重新装配以消除漏气。
有专用试验台时,可用输油泵最大供油压力工况,进行密封性试验,试验时供油压力l00kPa时,喷油泵转速在750r/min时,顶杆与芯套配合处在lmin内不得有滴油现象。
(3)性能试验:在喷油泵试验台上,将进油管路内燃油放净,输油泵在凸轮轴转速为150r/min时,应保证连续供油(此时贮油箱液面低于输油泵进油口距离不少于lm)。
在凸轮轴转速为750r/rain、工作油压7050kPa时,输油泵排量不少于2500mL/min。
当凸轮轴转速750r/min,调整工作油泵为210kPa时,输油泵应能连续供油。
(4)手油泵性能:将输油泵进油管燃油放净,然后以每秒钟2—3次的速度往复抽动手油泵,记录燃油从液面低于输油泵进油孔不少于lm的贮油箱内,输送到出油口的时间,超过lmin时应重新检修输油泵。
在管路密封状况良好时,手泵工作时所排出的油液,不应有泡沫。
喷油器的拆装及零件检验1.喷油器的拆卸(1)喷油器的固定方式有压扳固定,空心螺套固定和利用自身的凸缘固定三种。
压扳固定式其在缸盖上正确的安装位置靠喷油器的压扳定位销保证。
拆卸时首先拆下高压油管和固定螺母,然后用木锤振松喷油器,取出总成,如果喷油器取不出,可用专用拉器拉出。
(2)从发动机上拆下的喷油器总成应先清洗外部,然后逐一在喷油器手泵试验台上进行检验,检查喷射初始压力,喷雾质量和漏油情况,如质量良好就不必解体。
(3)先分解喷油器的上部,旋松调压螺钉紧固螺帽,取出调压螺钉、调压弹簧和顶杆。
(4)将喷油器倒夹在台钳上,旋下针阀体紧固螺帽,取下针阀体和针阀。
(5)针阀偶件应成对浸泡在清洁的柴油里。
如果针阀和针阀体难以分开,可用钳子垫上橡胶片夹住针阀尾端拉出。
分解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针阀的精加工表面。
(6)喷油器垫片,在分解后应与原配喷油器体放置在一起保存好,喷油器与座孔间的锥形垫圈也应与原喷油器体放置在一起。
2.喷油器零件的清洗3.喷油器零部件的检验(1)针阀体偶件的检验:配合表面和阀体端面应色泽均匀、无损伤,无锈蚀。
锥面密封带明亮、清晰、完整、无麻点、无刻痕,密封带宽度不大于0.5mm。
滑动性检验时,将偶件用燃油浸润,使阀体倾斜45°。
从阀体中抽出针阀配合长度的1/3,转至任一位置放松针阀,针阀应能借自重平滑、均匀、无阻滞地滑落到底。
密封性检查时,偶件径向间隙和锥面密封性在喷油泵总成调试时用降压法鉴定。
针阀体喷孔过大,针阀退火变色应更换偶件。
(2)喷油器体的检验:壳体油道畅通,定位销不松旷,各连接螺纹完整,下端面光泽均匀无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