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激励管理优秀课件

管理学激励管理优秀课件

管理学激励管理
什么是激励?
• 激励是指激发和强化员工对自身内在需要的 意识,并推动和鼓励员工为了满足这些需要 而采取的行动,支持和帮助他们为实现目标 而不断努力的过程。
Prentice Hall, 2001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是
由需要支配的,即行为的起点是需要。
“拉绳实验”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把被试者分 为一人组、二人组、三 人组和八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 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 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 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 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
需要与动机
需 要
Prentice Hall, 2001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有机体 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 的客观条件的要求。对于人 来说,需要是由于缺乏某种 生理上的或者心理上的因素 而产生的不平衡,希望得到 补偿的状态。
动机是促使人采取某种行动

的内在驱动力,它是引起和

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 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愿望和
理论 理论解释 类型
理论名称
着重研究人 马斯洛需求层
内容 类行为受哪 次理论
型 些因素的影 ERG理论
激励 响,也就是 双因素理论
理论
研究人类的 需要。
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 着重研究人 期望理论
型 的行为如何 公平理论
激励 理论
被某些因素 的影响
强化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Prentice Hall, 2001
在你的学习中,是 什么激励你去努力取得优异成绩?
三、对人性的几种认识
激励的对象始终并且也只能是人,激励之前必须对 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学家和管理 学家曾经有过各种不同 的对人性的假设: 1、“经济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 4、“复杂人”假设 5、X、Y理论 麦格雷戈
X理论:
•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 工作 •员工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采取强制措施
Y理论:
• 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样自然 • 员工能够自我控制 • 员工不仅能够承担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 •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你是赞同X 理论还是Y理论?如你赞同X 理论或Y理 论,你将如何激励你的员工?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警觉性试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误差次数 24 8 14 11
试验是用一个光源调节发光强度,
记录试验者辨别光强度变化的感觉 以测定其警觉性。试验分四个组:A 组为控制组,不施加任何激励,只 一般告知试验的要求和方法;B组是 挑选组,应试者被告知,他们是经 过挑选的、觉察能力最强、理应错 误最少; C组是竞赛组,明确以误 差次数评定小组的优劣与名次; D 组为奖惩组,每出现一个错误罚一 角钱,每次无误奖5分钱。试验结果 如左:
需要层次理论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 潜力并获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需要往往是通 过胜任 感和成就感而获得满足的
一般而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社 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 ▪ 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只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才产生 高层次的需要 ▪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激励人的行为
需要层次理论对管理者有什么启示?
ERG理论:
• 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 长需要
• 三种需要之间存在着多样化的关系
2、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 论,Motivation— Hygiene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于50年代 后期提出。
3、行为
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报酬 行为
结果
新的 需要
人的基本行为模式
组织目标 实现
需要 满足
二、激励的含义及重要性
1、含义:激发需要或动机,使员工产生有利于实现组 织目标的
特定行为—即组织所期望的行为
在管理学中,一般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2、激励的重要性
行为科学家作了大量试验,证明经过激励的行为与 未经激励的行为效果大不相同。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 士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仅需发挥20—30%的能力 即可保住职业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则职工 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有关的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容型激励理 论和 过程型激励理论。前者着重探讨什么东西能使一 个人采取某种行为,即着重于研究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研究如何从需要入手,通过满足需要来激励,调动人 的积极性,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过程 型激励理论则主要研究一个人被打动的过程,即研究 行为是如何产生、发展、改变和结束的过次图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社交需 要 安 全需 要 生 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图
需要层次理论
优点: •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缺点: •简单、机械 、个体具有差异性 •理论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不科学的假设 贡献:
“我”的需要
•为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 理论的基础。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思路是正确的。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54年所 著《动机与个性》一 书中提出的,几十年来流传甚广。 ▪ 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层次: • 生理需要: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如食物、水、空气和 住房等 • 安全需要: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工作保障 • 社交需要:希望与别人沟通、得到友谊、爱情和归属方面 的需要
意念。
未满 足的 需要
紧 张
驱 动 力
行 动
动机过程 Prentice Hall, 2001
需要 满足
紧张 解除
影响动机强弱的因素:
•缺乏程度 •个性 •外部环境刺激 •这种动机过去是否得到强化 •随行为进行过程而改变
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反馈
需要 引起 动机 导向 行为 达成 目标
Prentice Hall, 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