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句名篇默写类押题训练大全(2)

名句名篇默写类押题训练大全(2)

名句名篇默写类押题训练大全(2)二十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发出“,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人生如梦,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二十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到浔阳城中,很难听到琵琶女弹奏的这样优美的音乐,其间早晚只能听到“”。

2.荀子的《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 ”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喜欢莲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二十三、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 。

这首诗的主旨句是: 。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作者哀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二十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 ”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之渺小”的句子是:“, ”。

二十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首段中“, ”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的感叹,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 ”阐发孤寂情怀和对妻子深深地怀念。

二十六、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着眼将来,告诫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经验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 。

3.《夜雨寄北》中诗人借眼前之景诉说绵绵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的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2.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鱼我所欲也》中的名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与孔子, 内涵相似。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二十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

”2.李白《蜀道难》中“”一句以夸张手法描写了蜀道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壮观场景。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忧”具体内容的两句是:“, 。

”二十九、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孟子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更深刻、更生动、更凝练、更富有诗意,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三十、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你一定能想到《岳阳楼记》中两个千古名句: , 。

2.《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荀子•劝学》篇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 ”。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来表现自己愁思无限的诗句是“”。

三十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两句表明了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

2.刘禹锡《陋室铭》中“, ”两句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静和主人的安适。

3.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无限愁思写得生动形象的一句是“”。

三十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表明了自己对投机取巧、苟合取悦的世俗和没有规则、不守法度的社会现实决不妥协的态度。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人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人见利而忘义,“”,这种行为就是失其本心。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因为“, ”。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侧面写出周瑜军事才干的一句是“”。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天下的句子是“, 。

”3.《劝学》中体现君子广泛学习深刻反省行为就会没有过错的句子是“, 。

”三十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 ”三句,说明了性善的“本心”不是贤德之人所专有,普通人也能拥有,关键在于能否保持。

2.杜甫《登高》中的“, ”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顽强的抗争精神。

三十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了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一句诗句是“”。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

三十六、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 。

”2.人们常用“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流畅。

白居易《琵琶行》里“”一句,也用“珠”“玉”作喻表现琵琶弹奏的效果。

3.苏轼《赤壁赋》“, ”极言生命之短暂与渺小。

三十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2.《阿房宫赋》中“, ”指出了不吸取经验教训终会让人痛惜,同时也写出了作此文的目的。

3.苏轼的《定风波》中,“”一句表现了词人面对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仍然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和无所畏惧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三十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以“, ”告诉我们,你我共同拥有大自然。

2.《登高》中杜甫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诗经·关雎》中用“”和“”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夜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三十九、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 ”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2.屈原在《离骚》中以“, ”二句,严厉指责世俗之人投机取巧、违反规矩。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自己刻苦求学并自得其乐,所以无视物质生活的贫乏,“”。

四十、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 , ”,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2.《陋室铭》中“, ”描写居于陋室不受打扰的安静生活,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高雅情趣。

参考答案:二十一、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一尊还酹江月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二十二、1.杜鹃啼血猿哀鸣;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二十三、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二十四、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二十五、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巴山夜雨涨秋池二十六、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巴山夜雨涨秋池二十七、 1.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3.海日生残夜二十八、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2.砯崖转石万壑雷;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十九、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三十、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十一、1.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十二、1.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2.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 3.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三十三、1.樯橹灰飞烟灭;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十四、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三十五、 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一尊还酹江月;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风雨打风吹去三十六、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大珠小珠落玉盘;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三十七、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一蓑烟雨任平生三十八、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百年多病独登台; 3.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三十九、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四十、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