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上面层SMA-13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述本工程沿线起点长征驾校旁,先后途径团结镇、三道堰镇、古城镇,沿既有道路经犀团路、徐堰河中桥、柏条河中桥,在郫县古城镇花牌村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交叉处到达终点K11+856。
本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23.6m。
本标段施工桩号为K3+995.9~K11+856,全长7.861公里。
二: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 F40-01-2002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6、《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第二章施工总体规划我公司本着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工程,充分依靠和运用公司多年在大型道路、桥梁施工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选择优化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质量标准,高速优质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一、施工总体思路本工程大体施工思路总体概括为四步:1、施工准备,布置施工场地,机械进场,准备材料等;2、原地面的测量放线工作;3、施工;4、验收。
二、施工准备1、机械准备:1.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配备要求、数量及施工进度安排,编制施工机具需求量计划。
1.2对大型施工机械,提出需求量和时间要求,准时运抵现场,并做好现场准备工作。
机械设备配备表2、材料准备:1、沥青1.1、沥青面层沥青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上面层选用SBS(ID-型)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如下:SBS(I-D型)改性沥青技术要求2.2、粗集料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符合沥青面层用粗集料的规格尺寸。
粗集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宜采用二次反击破碎加工,其质量技术要求满足下表要求: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当粘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抗剥落剂)、采用碱性细集料等措施,掺加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试验确定。
2.3、细集料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和机制;机制砂应采用专用设备生产。
当采用酸性石料加工机制砂时,应加入占集料总质量 1.5~2%的水泥。
当沥青面层采用了天然砂时,天然砂在矿料中的比例不宜超过8%,同时天然砂中0.075筛孔的通过率应控制在0~5%。
细集料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同时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力。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2.2.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和软质应清除,矿粉要求干燥、洁净。
其质量符合表中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2.5、矿料级配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SMA-13结构,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密级配混合料关键性筛孔通过率2.6、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以及最佳沥青用量。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见下表: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现场碾压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与现场空隙率双指标监控。
上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8%,下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7%。
2.7、纤维稳定剂(SMA)SMA纤维稳定剂采用原木浆生产的木质纤维,其中絮状纤维的掺量不少于3%,颗粒纤维的掺量不少于0.4%。
2.8、粘层沥青层之间应设置粘层,粘层油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在正式铺筑沥青上面层前,彻底清险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洒布量0.4kg/m2(沥青用量)。
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粘层油技术指标要求3、技术准备3.1、施工前组织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学习业主下发的沥青路面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使之熟练掌握操作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
3.2、施工上面层时,粘层必须在施工前一天完成,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符合要求后,可以进行沥青上面层施工。
4、劳动力准备主要人员配备如下:现场指挥1人,试验、技术人员9人,前场施工人员8人,后场拌和人员5人,摊铺机司机3人,压路机司机4人,辅助作业工人15人,共计45人。
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其路用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SMA沥青路面技术指标表1、工艺流程1.1 下承层的准备→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修边和清场1.2、下承层的准备粘层施工后尽快组织上面层的施工,上面层施工前,确保下承层洁净,无不利于中上面层结合的泥尘杂物。
2、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面层施工2.1、SMA-13混合料要求:用于SMA的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
2.1.1、用于沥青路面的碎石材料采用大型成套专用设备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使用除尘设备,确保集料洁净。
集料按规格筛分分级,材料分四级(分级界限为:上面层:0~2.36mm、2.36~4.75mm、4.75~9.5mm、9.5~16mm)堆放,并有有效的隔离措施。
分级界限可根据碎石机的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所有进场材料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抽检,不符合技术指标的材料不得进场。
2.1.2、采用间歇式拌和楼拌合(单台拌合能力不小于300吨/小时拌合能力),能自动打印每盘的拌和记录;拌和设备的产量和生产进度相匹配。
拌合设备不小于五个热料仓,装有温度检测系统及保温的成品贮料仓和二次除尘设备,拌合设备的产量和生产进度相匹配。
2.1.3、本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拌合楼占地不小于80亩,并有完善的排水设施,拌合场堆放材料处和进出场道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料进行硬化处理以免杂质混入材料中,所有进场材料应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抽检,不符合技术指标的材料不得进场。
并且各类材料应严格隔离、严禁串料,为避免灰尘污染和雨水影响,各类材料上面有遮盖物,其中细集料堆放地搭建钢架顶棚:加强原材料的治疗控制,尽量减少材料过大的变异性。
2.1.4、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的步骤和要求来进行,最后确定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设计合成级配顺滑,且在0.3~0.6mm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更换材料重新进行设计。
2. 1.5、每天检测的矿料级配与经过验证的生产配合比的级配之差满足要求,并编制配合比质量控制图。
如有偏差及时调整级配,材料变化较大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沥青拌合站按规范要求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与矿料规格相匹配,不同级配混合料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2.2、拌合:拌合SMA混合料时采用计量准确的专用的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使纤维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合均匀,对于松散的絮状纤维能自动打散上料。
在矿料投入后喷入沥青的同时一次性喷入拌和机内,拌和时间延长5秒以上:对于颗粒状纤维则与矿料同时加入并干拌5~10秒,再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比普通的沥青混合料增加5~10秒:湿拌时间较沥青混合料增加不少于5秒:总的湿拌时间不少于45秒。
2.3、运输:2.3.1、沥青混合料运输采用15辆自卸车,车槽内均匀薄薄地涂刷植物油洗洁精混合液(植物油:洗洁精=3:1),以防止混合料粘到底板上,但不得有多余残液积留在车厢底部。
2.3.2、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离析;运料车卸料时,设专人进行运料车辆的指挥,在运料车距摊铺机料斗10~30cm处停车挂空档,由摊铺机推行前进,运料车辆严禁冲撞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挂空档,在下坡地段允许适当踩刹车,以不脱离摊铺机为宜。
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2.3.3、为防止温度降低过快,所有运输车辆的两侧和后车厢板外都用棉被包裹。
在施工中,运输车在装满混合料后,立即用蓬布覆盖严密,并绑扎牢固,起到保温、防雨和防污染的作用。
气温较低时运输还在篷布中添加棉被及增加车厢保温措施,从拌和站到摊铺现场温度损失不大于5℃)。
在混合料运到现场后,不得揭开蓬布,直接升斗卸料。
2.3.4、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源源不断地运至摊铺现场,必须有足够的车辆来运输,每小时的运输能力必须大于拌和机的产量。
保证每台摊铺机前至少有五辆运输车等候。
2.3.5、全体驾驶员均培训合格后上岗,加强车辆检修、保养,避免在运料途中出现故障,导致混合料废弃。
在行使的途中,要求速度一致,不得超速行使,不得急刹车、急调头,以免造成混合料离析。
2.3.6、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粘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赃物,否则采取措施确保轮胎进入工程现场后不污染路面。
2.4、摊铺: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施工时选用有自动找平装置、有预压实装置的摊铺机。
沥青路面面层施工采用两台摊铺机联合梯队摊铺,摊铺机间距不宜超过20米。
如遇交叉口或不规则的段落用8米以下伸缩机施工。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及摊铺宽度,摊铺厚度选择按1.5~2.0m/min摊铺。
SMA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宜按低速控制,做到均匀前进,不间断摊铺,中间不得随意停机。
摊铺机熨平板初始工作角度与摊铺厚度有关,按摊铺机说明调整熨平板前缘,调控为0.6~1.0mm,形成初始工作角度。
2.4.1、沥青路面上面层找平采用自动找平装置,采用红外线探头自动找平仪,摊铺机行走基面要清扫干净,以免影响自动调平精度。
2.4.2、摊铺过程要求不得出现混合料离析,施工时的材料离析及温度离析问题在铺筑试验路的过程中得到很好解决。
沥青面层上、下层及调平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1米以上,纵向施工热接缝错开至少50厘米。
2.4.3、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能够在有效压实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做到“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一个作业面需配备的基本压实设备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幅和频率可根据需要调核)施工SMA时4台(SMA施工时不得使用胶轮压路机碾压),其余压实设备参照规范和招标文件要求配置。
桥面沥青铺装层碾压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该采用振荡压路机,以免损伤桥梁结构,配备2台振荡压路机。
本路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单轮振压2-3遍,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压3-5遍,终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