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11-1012学年度上期期末语文调研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2012.1请将1至13小题的答案对应的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奔丧.sāng 吊唁.yàn 归咎.miù惟妙惟肖.xiàoB.纳粹.cuì赃.物zāng 狼藉.jí风雪载.途 zǎiC.箱箧.qiè差.使chāi 藩.篱pān 连声诺.诺nuòD.取缔.dì殷.红yān 褶.皱zhě锐不可当.dā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蹒跚大廷广众穷愁潦倒鸣钟击磐B.伎俩重峦叠嶂世外桃源啸聚山林C.帷幕长途跋涉无动于衷张慌失措D.震悚巧妙绝伦消声匿迹清荣竣茂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的太近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成普通沙子。

,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A.以致因而细密最终 B.以至因而致密最终C.以至然而致密从而 D.以致然而细密从而4.下列括号中对加点成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如果看到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或漏洞。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不解之谜: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C.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相安无事:很安全,没有其他事情出现。

)D.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5.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类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 ③⑤②④①B.⑤③②①④C. ②④③①⑤D.④⑤①②③二、说明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小题。

天空的表情《诗经》里说:“蝃蝀①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下雨。

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

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

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

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

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②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

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

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

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

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

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

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

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

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

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

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

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

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

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

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

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

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

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注释】①蝃蝀:dìdōng,虹。

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6.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

7.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8.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情境中四个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上,妈妈说:“孩子,上学时带上雨伞,昨晚我看见月晕了,可能会下雨。

”B.在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到公园散步了。

”C.一群游客登上庐山,看见云慢慢上升,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

其中一位高兴地说:“明天也许是好天气,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D.体育中考前两天,班主任看见满天都是积云,像楼梯似的,于是对同学们说:“我估计,体育中考那天不会下雨。

”三、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题画二则》,完成9-13题。

(一)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②,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二)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③,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④哉!注释:①新篁初放:新竹刚刚长高。

②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③勃勃:旺盛貌。

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

④云乎:语末助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置.一榻其中置:位置B.无所..师承无所:没有什么C.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皆:都D.趣.在法外者趣:情趣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遂有画意.意.在笔先者B.定则.也有仙则.名C.寻向所志,遂.迷遂.有画意D.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1.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无丝竹之.乱耳B.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相与步于.中庭C.横安以为.窗棂不足为.外人道也D.置一榻其.中其.恕乎12.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因此我磨好墨、伸开纸,落笔忽然又改变了景象。

B.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可作品出现的情趣却超出了法则之外,这是精妙的灵感啊。

C.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这时,窗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D.独画云乎哉:岂止作画是这样呢!1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第二则短文谈到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中之竹”之间的关系。

B.作者通过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师承”并不是最重要的,有实际观察能力,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加以艺术的酝酿与提炼更重要。

C .《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D .文中“甚凉适也”的“适”是适合之意,“化机也”中的“化机”是作画的的机会。

四、翻译与默写(共20分)1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8分,每小题4分)⑴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翻译: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魏学洢《核舟记》)翻译:15.在横线上填写原文。

(12分)① ,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②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③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④白头吊古风霜里, 。

(陈与义《登岳阳楼》)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⑥《爱莲说》中表现莲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 , 。

五、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黄蜂筑巢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

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

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

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

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

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

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 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

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

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

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

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

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

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

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