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班主任和班级 思维导图

《教育学》—班主任和班级 思维导图


形成与培养 确定目标、建立核心、建立秩序、组织活动、培养班风
班主任
地位 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纽带、桥梁
发展
1904《奏定学堂章程》小学级任制 — 1932年 中小学级任制 — 1938 年 导师制—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改班主任
了解和研究学生
组织培养班集体 核心工作
常规工作
建立学生档案 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自主性
原则 科学性、民主性、自觉性、整体性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常规管理 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模式
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管理影响个人,个人的直接 管理去影响集体,集体和个人管理相结合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 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目标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 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
班集体
概念
按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 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作用:群体意识、社会交往与适应、自我教育
发展阶段 组建阶段、核心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班主任和班级
班级
概念
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 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最早提出:埃拉斯莫斯
地位:学校管理、开展教学活动、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促进发展功能
个体化
满足需求的功能 诊断功能
功能
矫正功能 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社会化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功能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组织建设、制度、教学、活动
教学管理
主要活动: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 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
内容
德育管理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对学生全面发展和 班级管理工作起方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
生活指导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工作内容
操行评定 自评一小组一班主任一信息反馈
优等生 防止自满、抗挫折、公平竞争、带动全班
中等生 个别教育工作
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 针对特点,增强自信
后进生
求知欲不强,意志力薄弱,自卑,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关心热爱,激发动机,闪光点,因材施教,持之以恒
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之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内容 社会公益、社会实践、学科、科技、文学艺术、体育、课外阅读等
特点 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
组织形式 个人、小组、群众性
拓展
《学记》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正业:课堂教学;居学:课外活动
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有利于教育——首要原则
原则 目标一致
有利于身心发展
班级管理
概念
班主任按照一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根本目的 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