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ED-J434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汽车尾气及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分析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汽车尾气及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分析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汽
车在促进经济繁荣,给人民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了能源和环保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
莫过于随着机动车总量的飞速增长而日益严重
的汽车尾气及噪声污染。
1汽车尾气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最近对汽车尾气作了
详尽分析,发现汽车尾气含有上千种化学物
质,其中含量较大的是一氧化碳(CO)、氮氧
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化合物及
颗粒物等。
1.1一氧化碳(CO)
它是燃油不充分燃烧的产物,车速越慢排放量越多,大城市空气中90%的CO来自汽车尾气。
CO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当人吸入含有CO的气体时,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便立即同CO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使这部分Hb不能与氧气(O2)结合生成O2Hb而失去输送O2的功能,导致人体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死亡。
CO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O2的250倍,对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危害严重。
1.2氮氧化物(NOX)
它主要是在高温燃烧条件下生成的二氧化
氮(NO2)。
汽车尾气中主要是NO,但NO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NO2,而NO2与Hb有极高的亲和力。
NO2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剂,当空气中的NO2被吸入到肺内,就会在肺泡内形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由于这2种酸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就会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胸闷、咳喘、气喘甚至肺水肿等症状的疾病。
1.3碳氢化合物(HC)
属挥发性有机物,与NO2在大气环境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浅蓝色光化学烟雾,损伤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诱发各种疾病。
1.4颗粒物
1.4.1碳烟和苯并(a)芘(BaP)。
汽车排放的BaP和柴油机排放的碳烟都有
一定的致癌作用。
目前已从汽车尾气中分离出300多种环芳烃化合物,其中,苯并(a)芘(BaP)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在交通繁忙路口及其附近BaP污染特别严重。
BaP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不像CO那样快,而是被人吸入后,有一个非常复杂而缓慢的转化过程,再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综合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癌症发生。
1.4.2铅。
美国的马斯特斯认为,汽车排放的铅占大气中铅的90%,大部分颗粒物直径为0.5μm或者更小,因此可以长时间地漂浮在空气中。
长期吸入含铅空气,可引起慢性铅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昏、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综合症。
尤其是对少年及幼儿的中枢
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更大。
此外,还有甲醛、二氧化硫等多种有毒物质。
2汽车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生理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使人烦躁不安。
长期在噪声中暴露会导致人听力损失或听阈上移。
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在声级为85dB(A)的噪声下工作的人,30年后耳聋发病率大约是8%;90dB为20%;95dB为30%。
一般来说,115dB (A)以下的噪声致聋,都属于慢性噪声性耳聋。
如果噪声高达140dB(A)以上,一次刺激就会使人的内耳听觉器官发生急性外伤,耳鼓膜破裂出血以致双耳完全失听。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噪声作用于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会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抑制
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张力受损伤。
这些生理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恢复,就会产生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心悸恶心、全身乏力和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神经衰弱。
噪声作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时,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引起肠胃机能阻滞、消化分泌异常、胃酸浓度降低,胃收缩减退,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功能紊乱等症状。
从而导致胃病及胃溃疡的发病率增长。
噪声作用于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时,可以产生末梢血管收缩现象。
血管收缩时,心脏排血量减少,舒张压增多,因而会给心脏带来坏处。
噪声还可以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从而使人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管痉挛,导致心电图T波升高、传导阻滞、血压波动高等。
汽车交通噪
声对城市居民的工作、休息造成影响,引发的申诉和纠纷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
3结论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必将日益严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开十字路口和上坡路段等尾气污染较严重区域。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控制汽车尾气污染,已是环保部门、汽车生产厂家及社会各界的一项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责任。